2020年,疫情期間,灣區一小夥子剛買了房子。我不認識他,機緣巧合,跟他聊了十幾二十分鍾。
一開始我說,小夥子這麽年輕就在灣區買房,挺厲害的。他說他在他廠裏混的,(不是頭部最大那幾個,在灣區也是頭十幾名的公司)。他說他的工作就是接到任務,上網搜一搜,找到相似的代碼,Copy & Paste,再改吧改吧,調試調試。反正是不用腦子的工作,太難的也做不來。工作幾年就有首期買房了。
我問他哪個大學的。他說他是東北人,高中時親屬移民來到灣區,不愛讀書,高中畢業後就在Community College讀了兩年,然後轉到UC(排第三第四的分校)。學了 CS,畢業後就進了一個公司,幹了2年某大廠急招,他跳了槽,漲了工資。他說他不知道公司產品的核心,就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很輕鬆,疫情來了就WFH。他說就跟著混,幾年來的體會是,要想工資漲得快得跳槽。
2021年,一女孩大三升大四(UC排第五第六的分校),找了個小公司實習,她說她自己沒學明白,不知道每天工做做的啥,自己對找工作沒什麽信心。過來幾個月,她被微軟錄用了。畢業後去西雅圖上班。過節回來碰見,問她工作怎麽樣。說就是做做UI,重複工作,但是Pay不錯,經常WFH,在apartment裏做飯很有心得。
國內朋友的孩子,2022年UC的CS本科畢業,收到3個不錯的offer,父母讓他讀Master,2023年畢業,以前給他offer的公司都說不招人了,最後到了一個小公司的offer,package比本科時拿到的差一截。
2024、2025年,還是這幾個UC CS畢業的孩子們,就沒這麽幸運,有的高中、大學期間做過好多項目、實習,對自己的技術信心滿滿的,但是都沒拿到offfer。大廠前幾年已經塞滿了人,不少在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