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時兒子自己聯係了一個升學指導Z。Z是一位前D1足球運動員,他大學畢業後自己做足球運動員的升學指導。他和他的團隊(都是運動員)開發了一套應用程序,主要服務對象是決心去大學繼續踢球的運動員,用AI輔助他們解決一係列與升學和就業有關的問題。他建立了一個網上社群,方便運動員們互相交流經驗和分享信息,收費是一年五千塊。兒子因為很早跟他就有聯係,隻需要交五千塊可以一直享受這些服務。我估摸著這些年踢球花了至少七八萬了,也不差這五千塊了,就交了。
Z 和他的團隊看了兒子很多比賽的視頻,根據他當時的足球水平和學習成績建議他定位low D1, high D3 的大學。這意味著藤校和旗艦州大等D1大學都不用考慮了,還好我們也從來沒把爬藤和上旗艦州大當目標,不是那塊料。low D1 包括Longwood, Cal Poly Pomona, St Mary,等許許多多以前沒聽說過的學校。high D3包括JHU,CMU,WashU,Emory, U Chicago和很多NESCAC LAC。兒子的專業興趣是business這類的萬金油專業。我們認為他賺錢能力堪憂,大學應該盡量選便宜一點的,能提供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最好離家近一點的。這樣一來,可選擇的大學範圍就大大縮小了。
兒子去年暑假(高二結束後)參加了幾個camp, 與其中幾位教練保持著聯係。今年春季他在參加一場高中校際足球賽時嚴重挫傷了大腿肌肉弄了個hematoma. 看了幾個醫生都建議隻能停賽休息。無奈錯過了最重要的春季的預選,隻好參加夏季的預選。此時很多學校的教練已經用完了體育生錄取的名額,把offer發給學生了。少數大學還沒有全部發完。拿到offer的學生有些還沒有commit。今年六月兒子跟教練們確定了還有運動員錄取的名額後,決定暑假就參加B,H,W,X和P這幾所大學的ID Camp。
B校在一個北方小鎮,交通十分不方便。參加ID camp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有從法國,英國,中國飛來的。為期一天,上午分組訓練,11v11比賽,下午8v8比賽。B校隊的隊員也組了一個隊,加入下午的8v8比賽。兒子感覺自己表現一般,水平與校隊隊員有較大的差距。果然B校教練認為他水平不夠,與現有隊員相比各方麵都需要提高一個等級,兒子心服口服。同時他也確定了一點,他喜歡這樣的隊友,對足球認真,對人熱情友善,他也喜歡這種校風偏保守的學校。另外,他覺得學校位置太偏僻了,有些boring。七月這麽涼快,避暑還行,冬天應該特別冷,自己可能不會喜歡。Move on!
H校的camp在一個市郊的某私立中學舉行。這裏曾經是國家隊訓練的場地之一,草地非常好。H是一個隻有一千多學生的小學校,兒子春季去看過,對學校很滿意。除了H,還有另外七八所大學的教練也來觀看預選。隊員分成四個隊,像tournament一樣比賽兩天,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場比賽。第一天兒子感冒還沒完全好,體力明顯不足,反應也比較慢。賽場上有點力不從心,上場時間也不多。第一天結束後我帶他去做冰浴和桑拿,然後去cheesecake factory 吃了一大盤雞肉意麵,回酒店又結結實實給他按摩了半個小時雙腿。睡了一覺第二天他身體恢複正常了。預選結束後,他收到了每個教練的評估。遺憾的是H校教練說有三個人排在兒子前麵,如果他們都不接受offer,兒子才有機會。其他幾所大學的教練們也給出了中肯的建議然後婉拒。他們認為兒子作為winger/striker進攻能力強,意識和策略好,但是防守能力較弱,個人技術不夠全麵。第一天比賽時體力不夠也是被拒的原因之一。這些教練都想要既有絕活又很全麵還跑不死,又圓又尖還能永動的齒輪型運動員。
N 和 U兩所大學的教練們則對兒子的表現青睞有加,邀請他遞交成績單和訪校。 兒子順利通過了pre read, 拿到了兩所學校的口頭offer和相當豐厚的獎學金的承諾。還有兩所學校J和O雖然沒來camp,但以前兒子聯係過主教練,他們也打電話來邀請兒子去訪校。這些教練互相都很熟,有的曾經還是同學,隊友,對手,工作也是經常在各個大學和俱樂部之間換來換去,估計他們私底下對運動員們也會交換看法。雖然這些學校在我們眼中不夠好,但是給兒子吃了幾顆定心丸也不錯,我們高興地祝賀兒子取得了小成功。
一周後,兒子又飛去W校的ID camp。這是一所中等規模的大學,兒子去年就參加了他們的ID Camp,當時表現出色,所以他和主教練一直保持著聯係。我和兒子都很喜歡這所學校,如果教練同意錄取,我們就選它了。參加預選的隊員也是來自全國各地,看上去都很強。也是上午11v11,下午8v8比賽。兒子帶球突破,進球助攻,都發揮出了正常水平,但他自己並不滿意。他說,soccer is 95% mental, 5% physical. I somehow couldn’t focus and made many bad decisions today。 我估計他是太緊張了,影響了預判和反應,而臨時分配的隊友個個爭相表現,缺乏配合的默契。兒子有點失望,我帶他去附近有名的餐館大吃了一頓,又在市中心和動物園逛了一圈,總算心情開朗了。我說it’s not meant for you,好大學很多,X校就很不錯。
接下來兒子就去參加X校的ID Camp。X也是一所中等規模的大學,曾經給過女兒全獎,因此我們全家對它深有好感。兒子已經在前幾個camp積累了不少經驗,mentally and physically 都準備好了。果然他在當天的預選比賽中發揮出色,自己感覺很好。他對學校其他方麵也比較滿意,特別是體育館和足球場。一周後,教練邀請他遞交成績單,簡曆,高中學校介紹,等等,送到admission office for a pre-read. 這學校學術和足球水平都很高,現在兒子還在等結果。
最後,兒子去P校參加預選。P校的學術水平很高,但是足球水平一般。去年兒子就去參加了ID camp,教練對兒子印象很好,一直保持著聯係。第二次去P校的ID Camp,兒子心裏信心滿滿。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東風就是運氣。來自國內國外的選手們都躍躍欲試,有些因為和兒子參加過同樣的camp互相都熟了,踢起來竟然有默契感了。下午8v8分組時,不知道是教練有意還是無意安排的,他的隊裏分了四五個winger,這樣每場比賽每個winger上場都隻有幾分鍾時間。就像打開一個水龍頭,還沒等到水變熱就關上了。兒子憋著一身本事發揮不出來,卻憋出了一身臭汗。結束後,兒子心裏喜憂參半。上午表現還好,下午表現太一般了。教練的反饋也令人喜憂參半。助理教練認為非常好,可以過,主教練認為還不夠,需要再看看現場比賽。但是這學校離家兩千英裏,怎麽看現場?兒子隻好向Z求助。
今年夏天的大學預選之旅快結束了,結果還未知。還有幾個學校安排了訪校,和在校運動員同吃同住同訓練。八月份兒子又開始了一周三次的訓練和每周一兩場比賽,還有好幾個tournament and showcase. 相比給教練寫郵件時咬文嚼字的痛苦和等待電話和回信時的坐立不安,訓練和比賽可開心多了。 他對接下來的賽季充滿期待。隻要享受比賽,不受大傷,保持GPA,一切都有可能。因為NCAA政策改革,他的朋友們有好幾個高中畢業前才拿到D1 or D3 offer。也有人曲線救國,去歐洲踢一年小俱樂部或者在社區大學踢兩年再轉D1,不過我們不會考慮。
我問兒子,你為什麽一定要在大學繼續踢球呢?
他說,那樣我就能繼續踢球呀。
(好像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我說,那大學畢業以後怎麽辦呢?
他說,踢pro, USL I, USL II, 或者去其他國家踢球。
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希望他上大學後結識一些優秀的朋友,拓寬一下視野,得到一些鞭策。又或者摔幾個跟頭,發現自己掉隊了,奮起直追,不停地打磨自己。這世界總用得上一顆又圓又尖又永動還自帶萬金油的螺絲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