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05686/answer/1923397875926307616
陳立人殺妻案裏麵主角基本上都是清華人,除了於軒一單純善良之外,其他人都是窮凶極惡之徒。我在想清華到底培養了什麽人,有太多這樣的人:信奉優績主義、精於投機取巧、擅長PUA、習慣勾心鬥角、缺乏同理心。因為在資源匱乏、競爭激烈的環境裏,不這樣就無法生存,必須踩著別人向上爬。
來到美國後,經曆了一些事情,我深刻意識到自己身上也沾染了不少這樣的習氣。但無論是導師、labmate,還是教會的朋友,都像陽光一樣,幫我一點點洗去內心的黑暗,讓我學會做一個善良、愛人的人。
清華在知識教育方麵如何,我這裏先不展開,真要說清楚得單獨開一篇長文寫上幾小時都寫不完。這裏隻談“育人”這一塊:清華的育人教育基本是匱乏的。所謂的思想教育大多停留在非常抽象的層麵,對象往往是“國家”“民族”“社會”這些宏大的概念,卻缺少對“良善”的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去愛身邊的人,愛你的鄰舍(我在美國學到You should love your neighbors as yourself)。如果連身邊的人都不愛,怎麽能相信他們會真心愛國家?國家不正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的嗎?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暑期支教實踐,隊裏的一個女生身體不舒服,帶隊的學生會幹部不僅沒有安慰,反而嫌她“事多”並發脾氣;還有一次我在清華食堂吃壞了肚子,當場吐了一地,沒有一個人理我,大家都繞著走,最後是食堂的阿姨扶起我,關心地問我有沒有事。
有些實驗室裏的情況更誇張,簡直像縮小版的宮鬥劇場:曾經有個lab的師姐故意給師妹的實驗材料做手腳,讓她做不出實驗結果,最後查監控才發現。
如果學習成績不好,有時還會遭到老師當眾羞辱。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學堂班的活動,管事的老師公然嘲諷保送生:“競賽保送進來的也不過如此,成績還不如高考生”,可想這種環境多麽judgemental,多麽toxic。學生似乎是招進來幫領導實現業績的工具,而不是培養教育的對象。
在清華讀書的那些年,我把所有的感受和見聞都記錄在日記裏。每次回看,都會震驚自己曾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過。我並不是說所有清華的人都如此,但那種有毒的氛圍對人格的塑造極其不利。我相信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但更多人可能會近墨者黑。
我衷心希望看到這段話的清華的學弟學妹們,能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或許你無法改變環境,但至少可以選擇不作惡,尊重身邊的人,愛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