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下今年申請CS的情況和一些信息,希望對未來家長有幫助。
1.基本情況:大公高well-rounded男娃,和別的牛娃比,成績方麵不處劣勢,有競賽獎,愛Music。 有好的leadership. 無奧賽無sport。有夏校/research(一般)。 選校原則是專業第一,名氣排後。鑒於去年google娃的case, 加了很多保底學校。 共申了25個學校:Far-reach/reach(Big4 + Caltech + 6藤),Target (UCs + 外州cs強公校),Safety (2個CSU,加州的可以考慮)。錄取結果好於預期。
2.一些體會/建議/信息(有的大家都討論過,合起方便新家長參考):
1)合理預期。能錄什麽學校,大致可以從本校往屆錄取數據,外加參考周圍娃一手錄取信息估計到,然後往下拉一點(降低預期)。 實際結果會變,但不應該有巨大反差和shock。
2) 選校: 先確保鐵底,然後在有精力的前提下,盡量撒網,往上reach. 要留意網上信息錯的或過時的太多, 需要自己篩選。他人建議聽一下就好,不要被限製。沒有任何人有水晶球或者是專家。真想申請什麽夢校就申請。One-in-Life 的打棗機會,不能錯過。打不到很正常,但很喜歡卻還不打,是態度問題。不拔高期望就好。
3) GPA/標考/rank/class rigor 盡量top,這包括橫向和別的頂級高中/娃比也不落後(標考和AP)。這是去好學校的基礎。Core AP 包括all stem AP最好在12年級前上完,也包括最難的ap如Phys C(M & CM)。這對top stem schools重要,有些區分作用。但這裏有個trade off: 早選太難的和太多的課,有可能mess up? GPA; 所以需要自己找平衡點。
4) EC/Award要有區別度。關鍵點: 在一群優秀小中小印裏麵能differentiate。壇子經常提各種個人獎+夏校,此外也可以考慮team competition。個人獎體現One-dimension的個人成就,非常優秀. 另一方麵, 團體項目如果拿大獎,對top學校尤其是藤校,更可能展現Passion + Teamwork + social Impact (Multi-Dim)。 如果能配合個人獎和成績,會明顯增加區別度。認識的有幾個T5小中(印)娃,無奧賽類大獎,但有team state/national award。所以如果本高中有強的競賽性質的學術team/club的話,可認考慮(前提是孩子自己有興趣)。當然,這個也有明顯缺點: 團隊項目需要巨大的時間精力投入(用到個人競賽也會拿到不錯成績);競爭激烈但結果卻不可控。 優點是除了可能拿獎,還會make lifelong friends,能學會teamworking, 和老師建立緊密聯係(推薦信)。另外team一起work/study會更有passion/fun(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團隊的leadership和貢獻要有證據(award+推薦信的confirmation). 關於EC數量: 如果不能像本壇的好多6角牛娃那樣有好幾根大刺,考慮精簡到1或2個,做到最spiky。EC排名:我以前帖子也說過,有些共識,但沒什麽絕對高低排行榜. 要能顯出你能在你能接觸的資源裏麵,最大的爭取和利用、並閃光了(part of holistic reveiew).
5)LOR非常重要。如果能拿到非常好的LOR, 效果相當於一個重要的獎 (對top大學)。 這需要老師對你很熟悉很認同,高中早日參加academic team/club, 有老師做coach的那種,參與活動/比賽和獲獎,會讓老師對你的能力/性格有一手資料,寫推薦信時候會更insight,不是泛泛表揚。公校如UC,UIUC,UW不看推薦信。
6)關於EA, ED and RD: 如果有夢校可以ED, go for it. 其他的: 不要ED。 EA vs RD: 除了心理作用,沒啥明顯區別。 EA pool裏麵有大量位置是給有hook的,雖然EA 錄取率高一點, 但平衡下來 和RD比,EA不一定增加錄取率,但也不一定降低錄取率。 EA能搞定,可以提前幸福結束; 但如果失敗 (很大概率),就按計劃進入下一個RD階段。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會panic. 不用太在意選校ea還是 rd的次序。對了,外州公校UIUC,GT,Purdue,UMD,UM需要報EA。 UW自己是一個時間(今年是11/15).
7)Essay非常重要: 這個見學生自己的personality,學校會看fit不。越好的學校可能越重視。Be yourself. 這個Package/interview前後一致。如果自己不放心,就請有經驗的 counselor 給把關。 ?
8) Interview: H,Y 的 interview 是 prescreened 過的。 如果沒有就基本沒戲了(除非是脆錄)。 H interview分4級code(1-4). 1是ASAP,最好,說明they are excited about your appl.(一半機會進), 4是no interview (cooked). Y 去年 麵試9000 out of 58000, 被interview的有~20%機會進。P S and M : based on availability; Penn: purely informative; Brown: video introduction; 康無。Interview本身也很重要,需要有interview的訓練和準備。Interview要顯示你和你的package互相支持,最好有共振效應(Y的AOs的話)。
9)Counselor: 申請時候找了個counselor幫看essay和track申請進度。有的朋友高中1年紀就找了counselor,這個看個人情況,怎麽合適自己怎麽來。
10)UC們錄取互相獨立,不用擔心錄了一個會影響別的(校方都是這樣說的,加上錄一堆UC的不少)。UCM最善良,聖誕前就發通知了。沒把握就全報,廣泛撒網,重點捕魚,東邊不亮西邊亮!去年Stanley吃大虧的不是他的EC不夠好,而是他在同校比較裏麵他GPA較弱,他也沒報底部幾個UCs。而GPA等硬成績對UC非常重要。
11)關於學校:
- M如果沒強大的stem獎真沒戲。往年得我們這個獎的有錄M,但別人有research conference poster,也沒報CS。S: 如果沒它看上的spike和特質,沒戲。T5如果能進,對中產aid很好。
-Caltech: 1/3錄取的有hook(官方數據). 愛學霸 + demonstrated love for stem research; Waitlist很有戲(去年開始新趨勢).
-UC Regents: 大伯每年2月初發interview邀請,被邀請的就早錄了,邀請900-1000人,裏麵有一半最終月底拿到獎,拿獎的一半多點最終commit。大伯還有個Seed獎,給stem專業,選課優先,4年research stipend(10k/y),支持你讀graduate school. 別的ucsb,ucsc的Regents獲得者也是提前錄(比大伯晚很多)
-UIUC的CS錄取很難。 但它的cs+ 相對容易(~15%錄取率);CS+和CS核心課一樣,唯一區別是upper div 幾個選課。這和Berkeley eecs vs cs 相似。但,uiuc的CS+不能轉CS,而CS可轉CS+; 學位不一樣,就業沒區別。除了cs, 可以考慮它的cs+.
-USC肯定有YP。 如果EA不錄不給獎學金,status好的在RD肯定拒,不會給你做備胎。
-UW: OOS基本是打醬油(<2%)
-Purdue and UMD: 成績好+不錯EC,錄取很靠譜。外州CS娃的理想target or safety (depends). UMD給獎後和Purdue的cost差不多,UMD的cybersecurity很好找工也容易
-CA的除了UCs, 可以考慮csu係統,其中slo ,sjsu找工作不錯。還有Mud(學校很小學費貴)。旁邊的Pomona也不錯。SLO很難錄。
12)教訓/心得:
--教訓:不太懂升學加上太忙,標考考的太晚了, 結果錯過了申請top夏校的機會(需要標考成績)。所以,標考要有好的timing, 想上好夏校,就要11年級上學期考好,然後申請,夏天進。
--經驗:勤能補拙。 娃比較聰明,但不是那種非常talented。 對他的EC有passion(每天花很多時間在上麵)。
總之,今年cs還是競爭最激烈的專業,明年估計還是。AI目前是初級階段,短期內也不可能挑戰碼工。等AI發達了(讓它發達的還是碼農,哈),碼工工作性質內容會跟著變,不需要擔心。麵臨的主要問題是現在進入cs pool的越來越多,行業現在downturn,會自然越來越卷。所以,幹CS要上有reputation的好學校。自己的確可以自學cs, 但好的公司大概率不會給你機會。話說回來了, 子女自有子女福,我們家長盡量支持(精神和物質)就好了,小朋友最終都會有個合適的學校去學習的 。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不焦慮不可能,但如果降低預期就會明顯降低失望。一切都有原因,如果不如意,就suck it up and move on (挫折教育)。 祝下一波申請的家長和學生們都好運!
-PS。 純個人意見,信息盡量在個人能力內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