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Engineering 工作機會
看著滿版問谘詢 擇校建議的,我想簡單說說 我所看到的, 不一定全麵, 因為看到的有限, 僅供參考。
本人是EECS專業,工作接近20年,目前帶著幾十人的團隊,我下麵還有hiring manager, 每年會有new head count, 加上團隊也會有 attrition, 所以說基本上時不時會招人,說說我們招人方麵的情況吧。早些年我們招的應屆生多半來自 UIUC, UCSD, UCLA, USC, 密西根,北卡這些學校,排名不錯,但不是頂級,但資質和能力基本夠了。 近一兩年我們開始 陸續收到很多 CMU, 康奈爾, 哥大, 布朗,油盆這一類的,但是坦白說,篩選簡曆的時候, 這些學校 並不會比來自 USC/UCLA 的學生們更 attractive,完全不會讓 hiring manager 高看一眼,偶爾收到 普林斯頓, MIT的,倒是確實會讓人感歎一下, 不過那種確實比較少見就是了, 但是不知道按這個趨勢,以後會不會看見更多。
如果孩子將來想做科研,當教授, 或者誌在華爾街,那可能不同,本人沒有經驗也不好評價, 但拋開大學體驗不說, 單純從 工作機會和career path 來說,如果隻是打算做 STEM engineering 方向的工作, 排名前 50 的學校,真話和 T5 沒有什麽本質區別。等有了工作經驗再跳槽,當然名校多少會有一點加分,但是麵試過程中更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和 個人能力,除非學校特別差,其實拿到 offer 的區別沒有那麽顯著不同了。
---------------------------------
36 樓回複加在 主樓吧
---------------------------------
是這樣的, 很多STEM 專業其實是比較相關的,學CS的, 不少會double major, 比如學一個應用數學, 或者學 EE/Computer architecture 相關專業的, 也可能學一點遊戲動畫或者編程, 這些背景的畢業生如果找工作,有些人可能去 jane street, 也有些人可能更喜歡去 矽穀 和 西雅圖。。。
如果我孩子將來想去T5 並且願意為此付出努力,我當然雙手雙腳讚成,精神和經濟上毫無保留的支持,就算T5 畢業和 旗艦州大畢業的拿類似的包裹,但是能進T5 就是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和人生態度, 而且進 T5的成就感和自信,可能會影響長遠, 不過我不會給孩子壓力去 push,坦白說真正進T5 的很少是被家長 push 進去的, 都是自推和努力的娃們。
我發帖的意思是說,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目標是 T5, 但是 end up with UIUC/UCLA/USC/UM..., 那也不是 end of world, 也是非常不錯的學校,孩子還是可以有燦爛的前途, 不比過於沮喪或者難過。我沒有說去CC 也可以無差別勝任 ,樓裏有些人酸溜溜的說“那些公司”, 我想說的是我司也是知名公司,工作5~10年的, 單職工收入基本上可以達到華人貧困線。回帖攻擊的請不要揪著細枝末節胡亂攻擊,真正在STEM industry 工作的人會非常清楚 我說的 就業情況,這就是現實。
招人過程中, 多數華人 hiring manager 還是願意招華裔candidates的, 不是說簡單粗暴的拉幫結夥, 而是華人很少是靠吹牛包裝出來的,一般華裔candidate,如果學校或者最近的工作經曆比較靠譜,基本上沒有水貨,踩雷的概率極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