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專業非常重要。如果純粹從留著國內吃香喝辣的角度。假如某蘇州高中生能考上上海交大一般專業和同濟的建築專業的。
班主任很多時候會鼓勵該考生填誌願時候填交大為第一誌願。而考生不出意外會就讀上海交大工民建這類專業,因為交大的熱門係分數太高。班主任吹牛時候就可以說我班裏幾個去了交大,幾個去了複旦。 (或許高中甚至有金錢獎勵班主任)。
而其實同濟建築(更重設計)或者工民建(好像更重結構力學)更實惠。
該同學應該第一誌願填同濟,退半步,能拿到‘實惠’的專業。而且在長三角同濟是行業頭部學校。
考生甚至應該空缺剩下的學校(那時重點大學往往可以有3個),然後在一般大學裏麵找那種實惠的(比如天津民航學院之類的)。你要填了重點大學第二誌願,要麽人家不要(比如填北大),要麽要了(比如哈爾濱啥啥大學),考生後悔不已。
一樣的原因,往往班主任會鼓勵你填哈爾濱的某985,因為這樣班主任可以吹,我的學生幾個去了全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