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選大學,有點意思

喬布斯傳節選 - 裏德學院

 

17年前,喬布斯的父母領養他的時候曾經作過保證:他一定會上大學。所以他們一直努力工作,為他的大學專款省吃儉用,等到喬布斯高中畢業時,這筆專款雖不多,但也足夠他上大學的費用了。但越來越任性的喬布斯把這件事變得很艱難。

 

一開始,他根本就不想讀大學。“如果我沒有讀大學的話,我應該會直接去紐約。”他回憶說,一邊思考著如果當年選擇了那條道路,自己的世界——也許是我們所有人的世界——會有怎樣的不同。當他的父母堅持要他上大學時,他以一種被動而富有侵略性的態度進行了回應。他不考慮州立大學,比如當時沃茲就讀的伯克利,盡管州立大學的學費更加親民。他也不想去斯坦福,盡管就在家旁邊,而且可能會給他提供獎學金。“去念斯坦福的人,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了,”他說,“他們一點兒藝術性都沒有。我想要上的是更富有藝術性的、更有趣的學校。”

 

他堅持唯一的一個選項是裏德學院,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所私立文理學院,也是全美最貴的大學之一。他在伯克利看望沃茲的時候接到了父親的電話,被告知裏德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同時父親還試圖勸說史蒂夫不要去那裏,母親也勸他。他們說,裏德的學費太高了,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但他們的兒子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他不能去裏德學院的話,那麽他就哪兒都不去。如往常一樣,父母又一次妥協了。

 

裏德的在校生隻有1000人,規模隻有家園高中的一半。學校以自由精神及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稱,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並存的是學校嚴格的學術標準及核心課程。5年前,迷幻啟蒙運動領袖蒂莫西·利裏(Timothy Leary)在他的“精神探索聯盟”高校之旅中,曾經盤腿坐在裏德學院的草地上,大聲呼喊:“就如同過去所有我們在其中尋找神性的偉大宗教一樣……那些古老的目標都隱喻著現在——打開心扉、自問心源、脫離塵世(Turn on,tune in,drop out)。”許多裏德學院的學生把這三條告誡奉為座右銘,學校在20世紀70年代的退學率超過了1/3。

 

1972年,喬布斯要開學了,他的父母開車帶他來到了波特蘭。但他又做出了叛逆的舉動:拒絕父母送他進校園。事實上,他甚至連“再見”和“謝謝”都沒有說。後來他回想這件事的時候,充滿了愧疚:

 

這是一生中真正讓我覺得羞愧的一件事。我當時不夠體貼,傷害了他們的感情。我不該那麽做的。他們為了能讓我去那兒讀書竭盡全力,但我就是不願意他們在我身邊。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有父母。我就想像個搭火車四處流浪的孤兒一樣,突然出現在校園,沒有根,沒有與外界的聯係,也沒有背景故事。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