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是中美民間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的差異。。

老中的文化是尚未完全理性化的經驗文化,而且是固執的有點反理性的家長式經驗文化。而小美成長的文化是北歐與英美(有別於南歐與拉丁他們還是比較注重宗教群體經驗)式的充分理性化(美國有點過度理性化,個性化,甚至有點叛反家長式經驗)的文化。

所幸中美文化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對小孩的愛理念是一致的。強調的是愛的理念,愛的方式有可能不同,人家不一定接受。

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首先要自我意識到這兩大係統在生活中的存在,然後及時意識到這種差別在生活中的交匯點,及時發現,確認,與小孩確認和承認,啟動小孩認知家長愛之後,再展開理解的對話。

這個時間段,因為家長對小孩的可塑性,非常關鍵。

老留沒有在美國讀過本科,沒有與本科年齡的同學交流,會忽略很多美式的情緒細節而錯過機會。即使有的老留可能會意識到,但是也因為出來得晚,文化性相對固化了,而錯失及時交流的機會。老留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性群體,小孩的成長發生在一段不會重複的時間段,下一代也不會重複老留的情況了。但是老留的經驗可以為以後需要跨越中美文化圈的過渡性群體一個很寶貴的經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