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親戚在國內,兒女雙全,女兒文化革命耽誤了,高中畢業就去了紡織廠做起了紡織工,工作要三班倒,工作很累,條件也不好。後來結婚,生了個外孫女,讀書也是平平。另一邊,兒子從小是家裏的寶貝,讀書不錯,國內研究生畢業後來美國讀的博士,然後定居,混得也不錯,給生了一對孫兒孫女,這兩小家夥也繼承了會讀書的傳統,都是美國名校畢業。所以我這親戚作為高知,開始一直以兒子在美國留學為驕傲,二十年前也來美國探了幾次親,更多地是幫著帶孫女孫兒。後來自孫兒孫女從美國T大畢業,於是自豪從兒子身上轉到了孫輩身上。
事宜時移,這幾十年間,國內的女兒經曆了下崗,下海,一不當心在他們自己的一線城市掙下6,7套房,現在退休後倒是生活富足。同時親戚自己也年老力衰,即使有小保姆陪伴的獨居還是搞得營養不良。女兒實在看不過去,用強把老媽從老媽家接到自己四房三衛的房子裏,給供起來,幾年下來這個親戚雖然已過90高齡,除了耳朵不太好使,但身輕體健,思路清晰。每天,不是和女兒女婿及孫女打牌,就是被擁著去散步。日子過得很逍遙,而作為最驕傲的兒子,卻隻能一年回來陪個十來天。如果沒有這個不成器的女兒,親戚的老年生活可能是很悲催的。
所以,我受到的教育就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驕傲不是孩子多能讀書,而是子女能繞膝。紫檀父母,一晃也該退休了,你們到底該為何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