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們隻談讀STEM專業的學生,排除第一代大學生,legacy等極端情況)
首先是不切實際的高期望,這種期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一般對T5,T10學校的要求都很明確,也就是說,相對你同校同學的優異成績,如高GPA,1450以上的SAT。但是,千萬別以為我有15xx的SAT,NSMF就有了進T10的資格。你還得有優異的競賽獎項(對於T5,AIME這類是不夠的,你至少得有USAMO或USAPhO等的初選資曆),同時你還得具備有影響的EC,也就是說從藝術,體育,社會活動到科研項目中至少一項,你得在EC上取得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對於藝術,體育,科研來說那就是獲獎,獎項越大權重就會越大。對於T10特別是T5沒有州以上的成果也不能做數。當然也必須展示一些領導船的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你去申請這類學校,那基本就是在許願,我不知道平常你向神仙許的願有多少會得到回報,但是在申請季與其投入精力去向學校許願,不如集中精力在自己最可能進的學校上,說不定你在適合自己的學校中還能拿到不錯的專業和各類資助。
當然,也會有人來辯論,我知道的某人進了某大藤就GPA和SAT來說還沒我們高,或者某人除了高GPA,SAT,NMSF,也隻不過是AIME,其它也沒看見什麽。他能進我在這幾點上不比他差,甚至還比他好,所以我這樣也去打棗,沒道理不會成功吧。其實,你覺得和你情況差不多的人能進,事實上你可能並不清楚他的全部成就。特別是公校中,校外的成就一般大家都不會宣揚。其次,這還跟個人的家庭背景有關,有些是靠legacy,有些靠第一代大學生等等,這些本人也都不會到處宣揚,最後,還和你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越是在競爭激勵的州和地區,越是不占優勢。如果你沒有與對比對象完全相同的條件,你就是在邯鄲學步了,結果當然會更失望。
申學時間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孩子要要忙學校的課程維持GPA,還要寫小作文,忙推薦信,完成common app等等工作量是挺大的,家長如果非要讓他們申請大學靠量取勝,不僅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最大的打擊還是從期望的落空帶來的心理衝擊。
如果你實在不確定到底什麽樣的學校適合自己,在最後的時刻去谘詢一些專業的申學顧問,讓第三者根據你攤出的情況給你一些申學建議,對於紫檀的免費AO要特別當心,反正發帖不花錢,許多對申學一竅不通的往往給你說得頭頭是道,讓你雄心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