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公平(下)

競爭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這一點無容置疑。人類文明的水平高低,根本上取決於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多勞多得是最樸素的原則。質疑者認為這是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將會導致人類失去人性,或者說失去所謂“好”的人性,甚至墮落到弱肉強食,率獸食人的地步。

 

這種說法自古有之,長期受到很多人的吹捧。但是其實經不起推敲。首先人肉並不是人類喜愛的食物,不僅是道德上的,更是口味上的。吃人實際上是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候不得已的生存手段。實際上多勞多得,提高生產,是規避吃人的最根本途徑。當然,狡辯地說,總有人不能多勞,或者多勞了也可能沒有多的收成,難道就活活餓死嗎?正確但是政治不正確的答案是,是的。

 

這很冷酷,但卻是事實。因為如果一個群體一個社會中,大部分人的生產不能滿足自己的消費尤其是基本生存需求的時候,必然夜必須有一部分人餓死,而且是那些自己養活不了自己的人先餓死。否則如果自己能夠養活自己的人反而先餓死,那麽剩下自己養活不了自己的人早晚也要餓死。整個族群徹底完蛋。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餓死自己養活不了自己的人,保留自己能夠養活自己的人。

 

隻有在生產力進一步發達。總體生產力遠超總體的生存需求的時候,才能夠有足夠的剩餘轉移分配,使得不能夠自立生存的人,也可以在一定幫助下生存下來。當然現代社會的要求已經不是簡單的基本溫飽(其實直到一兩百年前還是世界難題),而是基本有尊嚴的生活。但是問題的本質依然是一樣的。就是淨生產的人口和淨消費人口的比例。或者說總生產量和總需求量的差距。也就是說,淨生產者要多於淨消費者,淨生產者的所得可以比其生產低一些,但是必須明顯高於淨消費者的所得。打破這些原則的社會秩序,必然導致生產的停滯甚至退步。基本等同於讓生產者先餓死一樣最終導致所有人都餓死。導致整個社會都長期貧困。

 

所以,人類的社會秩序必然是以生產性為主導,競爭為主導才能夠發展進步的文明。甚至可以說所謂競爭勝利者對失敗者帶來的奴隸現象,也是建立在一定生產力水平的前提下的。因為奴隸存在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產出超過他的消費,起碼是最基本的生存消費。否則的話,那就不是奴隸,而是豢養了。

 

而且奴隸製度之所以最終被封建的雇傭製度,乃至資本的雇傭製度所取代。就是因為實質上奴隸製度是對生產者進行剝奪或者強行分配生產成果的製度是限製生產力發展的製度。換句話說,先進的文明和秩序就在於能夠更加鼓勵生產,能夠更加鼓勵生產者的積極性。也就是說以生產為主導的製度,也就是說原則上多生產就應該多收獲。反正少生產就隻能少收獲,貧困乃至餓死。這就是所謂競爭的根本性公平和殘酷。

 

這種競爭結果的不平等性,是是生產力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必須的秩序。但是也是導致社會性矛盾的主要根源。這也是人類的奇特現象。比如說,一群狼和另一群狼,。一群狼也許因為頭狼比較精明能幹能打,也許因為生存環境裏的獵物比較豐富,而且容易捕食,等等過的日子比較好,毛光鋥亮。另一群狼也許趕上天氣不好,也許就是跑得比較笨重,就是打不到什麽食物結果骨瘦如柴甚至餓死。但是這兩群狼原則上不會有什麽矛盾,除非發生了直接的獵物爭奪,否則當然就是各活各的嘍。

 

但是人群就絕非如此,。如果一群人打得糧食比另一群人多,吃的好。另一群人往往不會說是怎麽自己打的糧食更多,而是如何打劫這一群人。當然也許動物如果有機會知道其他群有吃的,也會去搶奪的。但是人類社會的強社會性,導致了人類之間相互隔絕的門檻極高。人類之間知道誰更有好東西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動物,人類之間遠距離搶奪的能力也遠高於動動物。而人類的這種特性也就導致了第二大類的人類社會秩序。也就是一分配為主的社會秩序,而這類社會秩序往往打著團體的旗號,追求所謂的公平乃至平均,追求所謂的人性的美好。而所謂的人性的美好,就是分享。尤其是也隻能是多的人分享給少的人。你不能想象要求一群動物和另一群動物去分享。所以追求公平的確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奇葩屬性。

 

 

這種對群體內弱者的照顧,其實從根本上講,也不是仁慈,而都是算計。因為大多數弱者並不是真弱。而隻是階段性或者局部性的“弱”,或者更是一種分工協作的合作。比如老人和小孩的弱,和青壯的強,表麵上是幾波不同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一個人一生的總體產出是要超越自己的總體消費的。隻不過真正的財富,可消費品是很難長期存儲的。所以隻能是社會性存儲。也就是強的時候多貢獻,弱的時候才能得到相應回報照顧。現代不少人不想負擔養育後代的重任,卻又指望所謂社會性養老,是極其錯誤的。如果普遍不在青壯時期向社會儲蓄,也就普遍不能在老幼時向社會提取。存錢在沒有相應的社會儲蓄的前提下,是等於什麽都沒存的。婦女的所謂弱也是類似,也是另一種分工合作。

 

當然也有一些因為特殊原因導致就是青壯時期也很弱的。比如先天後天的某種殘疾。概率上這種情況是必然出現的。正常情況下這種比例是很小的。社群也往往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因為誰也不能保障這概率會不會落在自己頭上。也都願意承擔和享受這麽一點社會保險。但是如果需要照顧的比例較大的時候,就像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提供擔保一樣,社會也不願意,或者更確切地說也沒用能力照顧這麽多。還是那句話,社會的總體生產要覆蓋社會的總體支出。要照顧的人越多,出力的人越少,最終反倒是沒得照顧。大家都餓死。

 

所以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當生產的人或者當量遠大於消費量或者淨消費者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公平,或者說可以較大傾斜度地福利。但是當淨消費當量遠超生產能力,尤其利用人數優勢,壓迫和搶奪生產者來“公平”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或者低迷的狀態。而不得不進入某種負擔減持模式,直到供需再次平衡。要麽提高生產效率,要麽提高生產人的比例,要麽降低消費水平,要麽降低消費者的比例。這就是所謂亂世強者生存,強者比例高產出多過分配,於是建立盛世。盛世產出多,可分配的多,可以“公平”養的多。於是費拉人口比例上升,光說不練的比例上升,入不敷出債台高築,於是亂世降臨。競爭走向盛世,公平導致亂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