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裏曬過兩個沒有出處的的數據,一種說法是一年錄取89個小中男,215個小中女。另外一個說法是100個小中男,250-300個小中女。讓我這種和數據打交道的感覺不可思議,所以去查了點資料。
1。2018入學的一共1120,這個link的最後幾行裏有first year total。
https://registrar.mit.edu/statistics-reports/enrollment-statistics-year/2018-2019
其中女生 549。女生比例是 49%。
https://registrar.mit.edu/statistics-reports/womens-enrollment/2018-2019
MIT的女生比例一直非常固定。上麵的link也可以看到2023入學的總人數和女生人數。總人數 1094,女生541。還是49%。
絕大部分人相信MIT是有男女生的不同pool和quota,來保證每年的男女比例平衡。女生在數理賽道上屬於弱勢群體,在某些專業比同等競賽硬件的男生(像數學,物理,和計算機奧賽)更容易錄取應該是沒有人質疑的。
2. 除了class 2028 亞裔比例暴漲,原先每年都維持在40%左右,這裏有class24-27的亞裔比例,在41%。
https://mitadmissions.org/apply/process/composite-profile/
3. 上麵兩組數據最合理的結論是從2018年到2023,錄取的各種比例應該相差不大的。2023錄取的class2027數據比較豐富。
https://facts.mit.edu/undergraduate-admissions/
1291被錄取,1092入學。有199人錄了沒去。男生人數是 1092x0.51=557. 女生人數,1092x0.49=535。亞裔人數是1092x0.41= 448. 這個數字應該已經over estimated了,因為把各種race相加有108%,還不計入10%的國際學生。我又統計了微信群的男生和女生數,盡量保證父母都在上麵的孩子隻記錄一次,看到有100個男生,135個女生家庭地址在美國境內,還有13個男生,20個女生是在美國外的居住地。他們也不一定全是國際學生,但我就算他們全部都是國際生了。把100和135相加,235/448=52.5%. 剩下的是小印和其它所有亞裔在一起最多213。我這個數據應該和官方數據相差不大的。
4.下麵一個關鍵點就是那是enrollment,小中女都是拿M保底的,錄取數據完全不同。這也是坦子裏對小中女抱怨的原因。讓我們看看合理的錄取數據在什麽範圍。
一是假設男生M錄了基本都會去,女生不會去。這個是未經證實的。起碼我自己就知道過好幾個被HMS都錄的小中男,最後去了H的。也知道一些在MY兩校糾結的小中女,最後選M的比選Y的多多了。HMP錄取的女生去了M的。在這個假設下,如果50個男生最後沒去M,小中小白小印比例都差不多,那麽沒去的小中男就是50x(100/557)=9,沒去的小中女生就是149x(135/535)=38.
假設男生和女生錄了不去比例差不多,那麽小中男不去的有 18, 小中女有25。
上麵分析的結果是class 2027 小中男錄取人數大約在109-118之間,小中女在160-173之間。離215的距離還是相當大的。
4.最後一個偏見,就是認為小中女就是天之驕女,199個裏麵的149個都是小中女不去。如果某位對小中女極度偏見的男士堅持那麽認為,我也無話可說。但是請回答,為什麽小中女比小白女小印女更加不喜歡MIT?是她們實在太優秀,都得痛苦地在HMSYP裏做選擇?如果真那樣,不是恰恰證明小中女優秀?小中女在女生的pool裏麵已經over represented, 如果那麽多人錄了不去,學校理性的做法是少錄點小中女,多錄點其它族裔的女生,那麽MIT的yield rate就有95%+,而且更加diversified。正常的邏輯隻會是小中女錄了不去的比例應該比其它族裔的女生低或是持平。
其實我家孩子也不是學硬核數理的。硬核賽道怎麽樣都不管我事。我自己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陰影裏,見識過非常多的對女生的偏見。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在這個幾乎人人都高知的坦子裏,還可以不時看到對女生的偏見和輕視。哪怕家裏沒女兒,太太和兒媳婦還是女的。小中男女都不容易,小中男受了氣,不用把矛頭指向小中女,而應該和小中女一起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