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回國見到90歲的長輩,她是北大物理係的退休教授,和謝希德是中西女中的校友,也和方勵之作過大學同窗。他們那一代兄弟姊妹同學好友間學問做的不錯的不在少數。我就跟她說現在ABC男娃進MIT這類名校卷的厲害,要過五關斬六將在各個學術奧賽中得到種種獎項才有機會。我問她北大物理係招生競賽優勝者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好,她不置可否。我問她當時她們是怎麽學習數學的?她說中西女中的學生不怎麽刷題,但老師會把題目出在黑板上讓後讓幾個學生上去實時解答,然後老師再做比較分析。我問了另一個當年上海中學第二名畢業的老人當年他學數學刷題嗎,他的回答也是否定的。但他說當年他的數學老師水平是不錯的,隻是強調聰明的小孩學的好。似乎學習數學當年不是什麽苦差事,沒那麽努力刷題也沒影響到後來的發展。好的老師和raw talent 是成功的關鍵。
競賽刷題學數學是現在華人數學牛娃學習的主流。一級級的刷題競賽淘汰直到篩出優勝者被貼上天才的標簽送入名校,競賽失敗者則被貼上不夠talent的標簽。這種競賽體製直接助長了成者為王敗者寇的價值觀。不奇怪的是成王敗寇正是紫檀的主流價值觀, 競賽也好,爬藤也罷,都是這一代老留DNA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