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說分享stats的,仔細思考後,覺得借鑒意義不太大,原因是每個娃所在州和學校不同,能夠參加的活動和比賽不同,申報的專業和學校不同,各個娃成長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比方說,檀子裏經常提及的大部分競賽,我都沒聽說過。分享一下我們申學過程的體會和育娃的一些經驗,可能會更有幫助,如果有避免踩坑和借鑒的作用,也算我沒有白碼字。
先說一下,娃成績很好,標考滿分,GPA unweighted 4.0。 9門AP, 5分,高中後兩年課程都是AP或者honors。所有的課外活動,program等都是學校的或者康嫂告知的,娃各門課或各項活動基本上都得到過不同級別的獎項和榮譽,也都是學校組織或告知的,我們沒有給娃找任何外部的資源。
在學業上,從小到大我們沒具體管過,從來沒想過推娃。基本就是娃在學校向老師學或自己學。我們在孩子的行為,品德,素質教育上還是比較用心的。從小教育娃要感恩,知恩圖報,回報社會,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或遲或早要真心實意地表達感謝。娃做的義工和service很多,高中課業特別忙的時候,我們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娃不認同,一直認認真真,保質保量,執著地有些過份。
行為上,我們從小就告訴娃,盡自己的能力和最大努力,至於結果,無論是什麽都接受,不要後悔自己沒盡力就行。保持樂觀,陽光,積極向上,對人友善。
申學上的一些建議:
- Essay,一定要早點開始動腦動手,11年級的夏天一定要構思,寫好草稿。我娃真正動手寫的時候很快,但是想essay idea的時間很長,修修改改的過程也挺費時間的。寫好後最好找英語老師把把關。娃寫的essay,我們看了覺得一般,娃覺得可以,讓英語老師看了,老師說很好,並讓娃修改了一點,加了點內容,把意境push harder一些。交完大學申請之後,娃順手把essay投到一個寫作競賽中,竟然得了個大獎,幾個reviewer都給了非常好的評價。我們的思維和欣賞角度畢竟和孩子及老外有所不同。娃說我們的思維是tell,essay應該show but not tell。
- 推薦信:不是找孩子喜歡的老師,而是找了解孩子的老師寫。孩子平時和老師有interaction,上課發言,參與討論,研究,活動等,顯示出自己的能力,個性,特色等,或聰明,或幽默,或funny,總之,孩子要be yourself,老師有這些印象,寫出的推薦信具體鮮活,是針對自家的孩子寫的,而不是感覺用template套出來的。
- 申請材料:家長要幫孩子把把關。孩子畢竟是孩子。娃common app填的表,說是康嫂在學校給大家介紹過了,覺得那樣填就行了,我們也就沒把關。早申被defer後,開始檢查娃的申請材料,發現填的活動和獎項零散,就和娃商量著重新組織,合並,排序,讓內容緊湊,亮點突出,一眼看過去就能impressive。
- 對於每個學校的小essay,必須針對每個學校的特點,讓 AO一讀就知道是針對自家的學校專門寫的,有些孩子把一篇essay 改頭換麵copy來copy去,據聽說AO 看到這樣的申請材料,立刻就扔一邊去了。所以, 壇子裏經常有人說娃寫essay 花費了大量時間, 這是事實。
一點說明:從來沒想過推娃,更沒想過要橫掃名校來證明自己。我們育娃的思想就是想讓娃自由自在的成長,不喜歡跟別人比較。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剛開始過於自信,早申REA被defer之後,看到有人說其實就是被soft reject,從那時起開始恐慌,焦慮,煎熬。
一直告訴娃,上大學隻是個起點,美國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寬進嚴出,真正的困難和挑戰是在進入高校後。祝願進入高校的娃們能在今後的路程中一帆風順。
發帖的目的是真心分享,不想與人辯論或爭吵。如果你覺得沒用,請繞道。如果有點啟發和幫助,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