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時不時來看幾眼, 學習了好多。 這裏牛娃滿地, 我家是最普通不過的孩子,我是最普通的家長。 普通人分享幾句,回報的意思, 見笑了。
時不時看到這裏說美國高中老師如何差,如何不負責。 我家體會相反。 舉幾個實例。
我家男娃從11年級開始參加的一個stem club, 一年有4,5次比賽, 都是在周末。 組織這個club的高中老師這幾個周末不僅無怨無悔的泡在學校陪孩子們, 還自己掏腰包給孩子們買中飯。 每年都一共14,15個孩子左右。 (我們鄉下老師薪水很低的,均值到不了6位數) 我知道後, 當了他們的food Mom, 組織家長們捐款, 我負責下單和送中飯。孩子們這個stem club今年年初剛拿了本州第一名, 後麵都是老師輔導的汗水。
再舉一個例子。 我家孩子從10年級參加高中長跑隊。 我們高中長跑隊的教練不是老師,就是家長, 都是不拿薪水的誌願者。 孩子們每天下午4-6點訓練, 賽季的時候每隔一個周末就去附近高中友誼賽。 哪怕暑假也每早8-9點訓練。 這個長跑隊也是孩子們bonding 的一個機會, 跟高年級的孩子們互通信息。 比如微積分的哪個老師更友好, 再比如我家孩子申學的作文就讓大一新鮮人的長跑隊隊友反複改。而這個一代幫一代是他們長跑隊的傳統, 我家男娃將來也會幫下一代隊員改申學作文。 長跑隊是這些隊員們高中生涯的一個根本支點。 沒有義務付出的老師們和家長們,孩子們的高中體驗會大打折扣。
孩子們的眼睛就像錄像機,錄下了父母對老師的態度,不知不覺也深受影響。 如果孩子對老師的付出有真切的感恩,老師可以感覺到的。 人非草木, 孰能無情? 哪怕從功利的角度說, 我猜想老師給孩子的推薦信是會體現出來的。我沒有看到老師的推薦信, 但可以根據so far早錄情況反推出來, 我們孩子拿到的老師推薦信很強, 不是cookie-cutter 出來的。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 孩子們可以穿上別人的鞋, 體會和感恩他人的付出,這比上啥大學重要多了。
祝福孩子們申學順利, 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