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子裏已經反複提到目前美國的擊劍比賽中都是烏泱泱的華人孩子,我這裏聊聊平時觀察到的一些情況。
我們這裏有一個不錯的擊劍俱樂部。孩子組成是年齡越小,華人孩子比例越高。14歲以下基本都是華娃了。整體氣氛瘋狂的卷。
有不到四歲金屬劍都舉不動的娃拿著塑料劍上私教,還有走路都不太穩的娃已經正兒八經地練步法。
9歲10歲的孩子訓練情況是隻要劍館開門就天天來上大課,另外每天一節私教是起步行情。這還不算教練小圈子搞的內部特訓。這個年齡開始就瘋狂地全美國打飛的比賽,平均每月不少於一次。本地很多比賽沒有直飛航班,但轉機,延誤,取消,丟行李這些都阻擋不住雞娃的熱情。
12歲以上的娃比賽更多,頭部娃在小比賽拿到14歲組的積分,然後按照規則允許打Cadet(15-17)組。也就是每次比賽打三個年齡組12,14,Cadet。
14歲組的頭部娃已經拿到Cadet甚至Junior(15-19)積分,他們甚至都不打14歲組了,每次比賽打Cadet,Junior,Senior(成人)三個組別。隻有賽程不衝突才打14歲組。這個級別的娃卷到有時一個月五個tournament。目測沒有上學時間。
15歲以上年齡的,如果還沒有出成績,很有可能被越來越多的後浪卷死。
擊劍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和其規則有關。首先擊劍規則雙方的劍長度相同,導致比賽偶然性十分大。簡單的說就是你擊中對方的瞬間,對方基本也能擊中你,哪怕高手遇到水平差很多的,也經常會運氣差一些而翻盤。其次,就是積分規則。美國擊劍積分完全不看對手水平,隻看比賽級別和名次。也就是說同一級別的小比賽和大比賽,相同名次拿到積分相同。一個大SYC可以有上百人參加,小SYC可能隻有30人,但如果拿到第一名,含金量雖然天壤之別,但積分相同。而且擊劍積分隻取一年中最好成績,沒有懲罰機製,如果一次比賽打得很爛,就算輸給很弱的對手也不扣分。結果就單方麵鼓勵多打。而積分又決定了你今後比賽對手強弱,積分越高對手越弱,將來比賽就越容易出成績。這導致一個現象是比賽打得越多,孩子成績越好。這時候教練會對你說:多參加比賽有助於提高水平。實際情況是比賽多到一定程度,總會遇到高手不參加或者賽程中錯開高手,加上自己發揮好一點運氣好一點就出一次成績,出了一次成績後積分會飆升,之後的比賽就直接給你安排更弱的對手,再往後就可能良性循環了。實際上,很多水平差不多的孩子,積分可以差幾倍,擊劍積分規則高度不合理。
由於擊劍比賽的偶然性,除了拿冠軍的孩子,大多數孩子都覺得自己輸得很冤。而且多贏一輪排名就升一倍(64贏下就是前32,前32贏下就是前16)。這會導致孩子往往覺得自己就差一點運氣,他們會要求父母多報後麵的比賽,同時要求父母給自己加私教。擊劍比賽的勝負經常極端戲劇性,生理上會導致獲勝瘋狂的多巴胺分泌有強烈快感,失敗也會帶來極強的賭徒心理。這也就是擊劍圈常談到的比賽上頭的現象。
最後說一下量化的指標,俱樂部一個10歲娃家長粗粗算了一下,上一個賽季光擊劍相關費用就超過了五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