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大學錄取季節,版上也看到很多關於少數族裔申請好大學如何容易的內容。感覺上黑人家庭,拉丁裔家庭在這方麵是躺贏。

作為曾經的近距離目擊者,我真的是感慨良多。但是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原則,看到的事情我從來也沒有跟身邊人說過。這次找歪哥借了馬甲,蒙臉來準備一吐為快。說這個什麽目的呢?我也不太知道。我就是想提供一些我看到的實情吧。

跟版上其他談論黑人家庭的不同,我要說的這個黑人家庭不是鄰居,同事,或者聽說的,這個家庭就是我老公家。

 

我老公是一個白人,因為一些因緣際會的神奇經曆,在一個黑人貧困家庭長大。這裏的緣由我就不贅述了。反正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貧困黑人家,還有一個黑人妹妹和弟弟。

我老公比他弟弟大14歲。所以我跟我老公結婚的時候,他的弟弟隻有10歲,妹妹12歲。我們剛開始約會的時候,他弟弟隻有6歲,剛上1年級,妹妹8歲,所以我是從他們小時候就看著他們長大的。雖然達不到華人對於聰明的定義,但我老公這三兄妹是跟他們的生長環境比起來,那絕對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了。第一次見到他妹妹的時候,她找我要了一個筆記本。狂寫狂寫,寫了一個二十多頁的小說。雖然故事比較幼稚,但是作為一個8,9歲的孩子,見識少的我還是震驚到了。

 

我們結婚以後,開頭幾年,周末沒事就會把弟弟接來住在我家。我們出去玩就帶著他玩。妹妹因為已經12歲了,感覺有點青春期了,不像弟弟還小,一叫就來,所以很少來。

 

下麵先說這個弟弟的幾件事情和升學。

 

有一天弟弟在我家說學校推薦他去參加一個數學競賽他猶豫要不要去參加。說是很遠。不知道考什麽。我馬上表示我們可以送他。當天早上這人連一隻筆都沒帶,空手去裸考數學競賽。等我們到了學校通知上考試的地點,停車場空無一人。到了開考時間仍然沒有人。大概考試時間開始10分鍾以後,停車場又來了一輛車,下車的是他們學校的另一個學生。他們學校推薦了這兩個人參加競賽。找不到入口,考試地點的門都鎖著。我們一頭霧水又回來了。第二個星期一上學他去問老師,發現是學校通知錯時間了。我忘記是當年按正確時間他又去考了,還是等了一年再去考的,考出了他們學校有史以來的最高成績,得了一個什麽獎。

 

有一天弟弟說起學校推薦他去考TJ。就是北維州大名鼎鼎的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作為一個亞洲人,我雖然當時連小孩都沒有,但是我都知道 TJ。很多亞裔家庭會提前備考,競爭非常激烈。我認識的很多人都說,黑人如果去考,考不到分數線也會錄取。進去太容易了。弟弟去考的興趣不大,因為他住在prince william county. 如果要去的話,據說早晨要很早趕到一個地方坐TJ跨county的校車,但是沒人那麽早能送他去上車點。我老公問TJ是什麽學校?他弟弟也不太知道是什麽。當時他全家(他們全家在北維都不知道生活多少代了)包括我已經讀完大學的老公,都沒有一個人知道TJ是個什麽東西的。隻有我一個人知道。我當時堅決支持他去考。不是說黑人考不到分數線都能進,我覺得至少應該去試試。後來他去考了,100%毫無準備裸考,考過了分數線10多分。我當時覺得那不是穩進了。考不到線都可以進的嘛。當年是先考試,考上分數線以後,申請人要寫一個作文,父母要寫一個什麽東西,學校要交一些東西。最後結果是他沒進TJ,因為學校有東西沒有提交。如果是亞洲家長那不是氣炸了嗎?而且這個事情我感覺是可以找TJ去爭取的,他其實有很多牌可以打。我身邊的人都說TJ怎麽怎麽想招非裔拉丁裔,有這麽一個考過分數線的,讓學校補上材料不就完了嗎?但是他們全家都像沒事一樣,他因為交通的事情本來也不知道怎麽去,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後來他高中的時候繼續在他們爛學區的高中上學。然後他又進入了一個什麽program就是每天有半天去一個大學裏上課。好像叫governers school還是叫什麽。高中以後他長大了,就不經常來我家了所以我也記不清了。結果讀了一半他就自動退出了。感覺那個時候他高中爛校的風氣就是鄙視勤奮好學的,如果去這種program, 感覺的就是背叛了他們的團體,背叛他們的社區的感覺。最後他以valedictorian從他的高中畢業,還在畢業典禮上致辭。後來去了一個州裏的大學,沒讀完輟學了。

 

回看起來,老公的弟弟是屬於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屬於一點就通天賦異稟了。但是即使這樣他也並不具備足夠的能力爬出貧困社區。一路上有很多機會,但是都缺乏內動力沒能戰勝巨大的逆境。

 

再說說我老公的事情。

 

我老公剛上高中的時候,他家住在另一個學區。高一期間他家搬到了後來他弟弟上學的學區。我老公舍不得他以前學校的朋友,而且他覺得新的高中太爛了,他決定跨區繼續去原來的好高中上學。我特地查了一下他堅持要去的的這個“好”高中幾分:4分。所以他舍棄爛校,堅持要上4分的“好”高中。家裏根本不可能有人送他,所以他們每天早晨騎車40分鍾,到達4分高中學區的邊緣,然後在那裏等高中校車搭車30分鍾去上學。你們見過那種在公路邊沿上騎車的人嗎?就是那樣騎車。後來他發現如果能穿過一個軍營,騎著隻需20分鍾就可以到達校車站。所以他每天都穿過營地抄近路。後來營地的門口增設了哨卡,他跟哨兵解釋情況,人家也不管他了,所以他就騎車換校車堅持了三年。北維州還是經常下雪的,下雪天他就要更早從家裏搭公車,換乘路線,最後步行到校車站。

晚上搭校車,從樹叢裏拖出他的車騎車並不是回家,而是直奔肯德基打工,是drive through 窗口的那個工位。每天都有一些食物因為做錯了或者什麽原因堆積在窗口。每天晚上他都會把這些帶回家作為全家的晚飯。就這樣我老公保持著全優的成績。AP也上了不少。他在高一的時候認識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家裏是軍官,被派駐到virginina。他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同學爸爸買了電腦零件準備裝電腦。從此我老公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愛上了電腦。在4分高中還參加了什麽電腦競賽隊州裏還得了獎。他還有一個特殊spike, 我就不寫了,以免被認出來。

你們想想,我老公又是貧困家庭,還是黑人家庭,成績又好,還有spike。把騎車上學的故事寫一寫,把家庭故事的牌打一打,spike突出一下,按咱們華人的說法,不得衝擊一下牛校嗎?

但我老公去了州立大學。後來我問他怎麽沒申請藤校。我老公說讀不起私立,太貴,州立學校免學費。

我當時真是震驚了。我說藤校是need based. 你們家這情況如果能進一分錢都不用交。我老公整個懵逼,完全不知道。後來我把網頁給他找出來,他聞所未聞。

我說學校counselor沒跟你說過嗎?你們家裏沒人知道嗎?

完全沒人提起過。不過他也沒有任何遺憾的感覺。他是他們整個家庭曆史上唯一從貧困中爬出來上完大學的人,事業發展不錯,現在做技術高管。

 

我老公跟他弟弟比起來,在天分上又加上了內動力,一大堆天賜藤校牌,但連他自己有上藤校的資格都不知道。不過幸而天分+內動力爬出了貧困。

 

最後說一下他妹妹

 

他妹妹因為我們結婚的時候都12了,接觸不多。是個在藝術天賦不輸哥哥弟弟數學天賦的孩子。結果17歲懷孕連大學都沒上。

 

本來我不想寫我的想法的,因為這個事情太複雜了。看了他們家三兄妹的例子,然後加上他們一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同輩的孩子的經曆,我支持名校錄取額適度朝真正貧困人口傾斜,不分種族。

美國的貧困人口如同置身一個巨大的黑洞,他們的下一輩爬出貧困的幾率都微乎其微,更別說上名校了。

我感覺主要是這個社區是把有爬升欲望的下一輩往下拖,而不是往上舉。他們不以離開貧困社區為榮,如果一個孩子想上進,同齡人會覺得這個人是在背叛自己的根基。放眼望去整個社區沒有榜樣,家庭沒有引領,學校係統沒有支持,全是拖後腿的。即使我老公這樣天分加自驅,最後跳脫了貧困的,並之後在事業上證明了自己的才能的人,能夠刮風下雨騎車往返兩小時去上四分學校的,在18歲的時候也根本沒有心智和眼界想到上名校這一回事。如果有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特別是本土黑人家庭),能想到說我去填完一份名校申請並提交的,我覺得這個孩子那絕對是人才中的人才了。他18歲送上這份申請需要具有的眼界,抗壓能力,勇氣,內驅力,更別說天賦才智了是不可想象的。

 

補充:

感謝這麽多回帖。我也無意爭論什麽,大家看著怎麽想就怎麽想。

再補充一點我老公說的貧困家庭一個不可避免的滅頂之災:車壞了。

他說這個車一定是會經常壞的,因為就算有車,也是一個不知道幾手的破車。在車壞了的那一天,家裏的工作就丟了。因為工作都是那種按小時計的shift,如果大人不能按照時間趕到上班地點,肯定就被炒魷魚了。收入立刻就斷了。那麽就得趕快修車,這個就得看是存夠的應急款多,還是修好這個車需要的費用多了。家裏就會砸鍋賣切到處籌錢修車,這個時候可能房租又該交了,電費又該交了,就是看能不能在斷電之前,該交房租之前籌夠錢把車修好去找到下一份工作。所以車壞一次基本上就一切歸零一次。

那麽車沒壞的時候,車就是可以隨意開出去嗎?不會的,因為多半時候都會處於快沒油的狀態。要去哪裏都是以油夠不夠為考量的。

 

我老公覺得他的4分高中 特別棒。也是他非要去上那個學校的一個原因:因為高中有修車課!他修車技術特別好,感覺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吧,起碼可以搏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