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麵講CUSPEA,破例寫個帖子。
做為經過的人,寫一些情況。
改革開放之初,一般人到國外念書是天方夜談。一個是國內不是隨便就可以拿到護照的。我中學裏有個別人因為親友的關係,被辦移民到美國,中學蹲了一級因為英語不好,但是後來上的大學都不錯,一個去了伯克利,一個去了MIT。
另一個是,沒有親友的,沒人保,沒生活來源,也沒處考美國接受的成績。來不了。
七十年代末,李政道先生到國內,從中科院錄取的研究生裏選了幾個學生,把他們辦到哥倫比亞大學做研究生,這都是文革後第一屆高考篩出的尖子之尖子,到了國外表現很好。李先生因此發生想法,國內有很多有才能的孩子,應該讓他們到國外來接受好的教育。他自己是搞物理的,於是利用他在物理界的影響力,說服了美國幾十所大學的物理係,接受中國學生來做研究生,在另一麵,利用他諾貝爾獲獎者在國內的名氣,獲得中國政府的許可,放這些學生出國來念書。
因為當時中國學生不可能在國內考什麽TOFEL或者GRE,由在美方組織了個班子出題考試,成績經過篩選篩出部分學生,讓他們拿這個成績加翻譯的大學成績單去申請美國大學。
具體辦法如下:
國內比較好的物理專業的各分配一定有考試資格的名額,有各校三年級末的學生預考篩選出來參加全國考試。全國考試的總人數大概為一千名,考三門物理課加一門英語,擇優選出1/10的比例去由自己報名申請美國學校。也就是每年有大概100人通過CUSPEA出國。
這裏麵應該是絕大部分都有一個或者多於一個的錄取。凡有錄取者,在國內檢查身體經過出國培訓之後在大學第四年念完之後領到一筆人民幣(700元)和一筆美元(700元),由國家出單程的路費到美國念書。
整個項目持續了10年共有900多人通過此途徑到國外。到後來國家已經開放大學生自行申請國外大學研究院,國內有考TOFEL和GRE了,CUSPEA已經沒有專門搞的必要,也就停止了。
從這些學生以後的去向,早期幾屆,留在學界的比較多,大概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比例。到後來幾屆國內的孩子心眼也活了,念物理費勁,以後掙錢也不多,紛紛跳槽轉學的多,留在學界的就很少了。
李先生為CUSPEA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當時美國學校對中國學生不了解的情況下能動員這麽多學校參加。每年招收學生,都有很多事物性的工作,李先生的夫人秦蕙君女士在這中間做了很多文件的工作。斯人已去,我們這些人能到美國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輩子感激他們。
CUSPEA項目結束以後,舉辦單位編了一本書,詳細介紹其前後,這個在網上可以找到。
又過了大概10年,我在國內的時候遇到一位當年參與招考的先生,跟社科院另一位先生,準備追蹤這些學生後來的發展再寫一本書,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之後,未能得到上方支持而未果。大概因為這些人後來很少有人回國工作,說起來不大好看,幹脆不說也罷。
我們這批人,因為小的時候生活環境和教育的閉塞,有先天的不足,到了國外以後,不是很多人都能實現自己最大的潛力和發展。作為一個整體,還是比較努力的無論以後做什麽,都有所成績。CUSPEA學生在美國大學研究生院的突出成績所造成的良好影響,也給其他學科的中國學生在美國上學打開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