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本科來的寫作業時很輕鬆,但美本生覺得很難?
昨天看見羅馬假日寫的情況,你家老大讀博時有同感嗎?
所有跟帖:
•
孩子的經驗是在美國讀本科然後讀博的小留,比從中國大陸直接來讀博的小留水平差一截。
-BeLe-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7:37:44
•
那在美國讀本科的小中讀博的和大陸直接來讀博的比呢?
-兩女寶媽-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7:40:21
•
小中讀博人數太少,沒有統計意義?
-BeLe-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7:54:16
•
你家的是唯一的數據點吧?
-數與形-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00:48
•
那美本的白人小孩呢?我覺得是不是主要跟大學修的課多少有關?
-數與形-
♀
(186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00:09
•
可以反過來看,從中國大陸直接來美讀博的錄取難度,比在美國讀本科然後讀博的錄取難度,大不少,前者自然水準普遍高一些。
-BeLe-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07:49
•
為啥外國學生錄取難度更高呢?不是該用統一標準嗎?
-數與形-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39:49
•
直接讀博都有研究成果。海外生發表不易,如果沒有這邊教授合作就難。沒有成果,小中和小留都要先碩過渡
-米湯-
♂
(148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9:09:56
•
這些年大陸發論文海量的啊,不一定比美國難吧
-數與形-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9:36:00
•
本科生很少,參加過就知道一作發表三五個大會不易,一個大學有三五人很多了
-米湯-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9:40:33
•
我們家老二昨天到劍橋,說是看了牛頓的蘋果樹,我說老蘋果樹應該在牛頓的家鄉吧,她說劍橋的人說老蘋果樹的一截被移植到了劍橋。
-BeLe-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17:01
•
很小的一棵,很難想象是幾百年的樹,可能本來就不是
-數與形-
♀
(0 bytes)
()
11/09/2023 postreply
08: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