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周四(6月29日)以決定性的多數推翻了大學招生采用平權行動的做法,並且裁定考慮學生的種族以幫助決定誰被高等教育機構錄取是違憲的做法。

在這項6票對3票的裁決中,在最高法院占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特別推翻了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錄取計劃。這兩所大學分別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私立和公立大學。

但最高法院的裁決將迫使美國各地的學院和大學尋找新的方法,在不考慮種族的情況下招收多元化的學生,例如更仔細地關注新生家庭的經濟背景以及他們成長的社區的性質。

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在為法院多數派撰寫判決意見時表示,長期以來,大學“錯誤地得出結論,個人身份的試金石不是克服挑戰、技能培養或經驗教訓,而是他們的膚色。我們的憲法曆史容不得這種選擇。”

幾十年來,數百所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利用了平權行動項目,在白人占主導地位的地方提高少數族裔的入學率。美國企業和政府機構也采用了平權行動項目,不過周四的裁決隻涉及大學錄取問題。

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大法官之一索尼婭·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表示反對,稱這一決定“使得數十年的先例和重大進展出現倒退”。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女法官凱坦吉·布朗·傑克遜(Ketanji Brown Jackson)另外撰寫了異議,她稱這一決定“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悲劇”。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說:“我強烈、強烈地不同意最高法院的裁決。我相信,我們的大學具有種族多樣化時會更加強大。”

就像一年前推翻全國範圍墮胎權的決定一樣,最高法院推翻了之前的裁決。

在過去的20年裏,美國最高法院曾兩次支持考慮到種族的大學招生計劃,包括最近在2016年。

但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命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進入最高法院,使最高法院出現了對平權行動政策不利的傾斜。

下級法院支持了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平權行動項目,駁回了關於學校歧視白人和亞裔美國申請者的說法。但是美國最高法院卻推翻了下級法院的裁決。最高法院的決定並不出乎意料。所有六位保守派大法官在去年10月的辯論中都對招生過程中的平權行動做法表示擔憂。

特朗普是2024年大選前領先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稱這一決定是“美國偉大的一天”。隨後,拜登總統就此案發表了聲明。

拜登總統在白宮發表的簡短講話中說:“我們不能讓這一決定成為最終的斷言”,他還補充說:“歧視在美國仍然存在。我們需要一個適合所有人的高等教育體係。”

在遵守這項裁決的情況下,拜登呼籲今後大學更多地考慮申請人背景的其他方麵,包括學生或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學生成長和上高中的地方,以及學生可能麵臨的困難或歧視——包括種族歧視——的個人經曆。

許多學校已經預計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多數會阻止使用平權行動,他們表示,他們已經在做出錄取決定時,除了考慮考試成績、高中平均分數和申請文章之外,還會更加重視拜登建議的考慮因素。

其他人對最高法院裁決的反應沿著可預見的意識形態路線而涇渭分明,民主黨議員們譴責這一決定,而共和黨人則表示讚賞。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說:“最高法院的裁決為我們國家向種族正義邁進設置了一個巨大障礙。”

他補充說:“這項決定的後果將立即在全國範圍內感受到,因為少數族裔學生明年麵臨的錄取周期,與其父母和哥哥姐姐相比,進入同一所學院和大學的機會變得更少了。這些負麵影響可能會持續幾代人,因為排斥和歧視在教育和社會中的曆史危害已經加劇了。”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將這一裁決描述為“朝著確保法律平等保護邁出的姍姍來遲的一步。幾十年來,高等教育優先考慮的是非法社會工程,而不是擇優錄取,而法院對此視而不見。”

他說,這一決定“清楚地表明,大學可能不能繼續根據膚色歧視聰明和有雄心的學生。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種族歧視不應該在大學錄取過程中發揮作用。現在法院重申了這一常識性的立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點在大學校園和美國夢中獲得公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