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離鄉背井、降職及罹癌…卡裏科寒窗40載終獲諾貝爾

來源: 三河匹夫 2023-10-02 13:23: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99 bytes)

歷經離鄉背井、降職及罹癌…卡裏科寒窗40載終獲諾貝爾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生技科學家卡裏科(右)及醫學家魏斯曼共享。.(路透)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生技科學家卡裏科(右)及醫學家魏斯曼共享。.(路透)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生技科學家卡裏科及醫學家魏斯曼共享。卡裏科研究mRNA近40載,歷經離鄉背井、降職及罹癌逆境,遇魏斯曼共同完成關鍵研究,讓mRNA技術得以在疫情時回應疫苗急迫需求。

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由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裏科(Katalin Kariko)及美國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享殊榮。兩人都是2022年唐獎得主。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係助理教授林柏亨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線上記者會上指出,卡裏科在1970年代仍是學生時,聽了關於mRNA的演講,便決定以此為誌業;取得博士學位後想在匈牙利展開研究,卻未能取得任何進展,因此遠渡重洋到美國,並輾轉在賓州大學找到教職。

卡裏科的研究之路並未就此順遂。林柏亨說,免疫係統對外來的mRNA非常敏感,導致一開始研究非常困難,動物實驗不是因免疫係統反應過於強烈導致個體死亡,就是mRNA進入身體後快速被破壞,因此普遍被學界認為是條「死胡同」。

當時,卡裏科雖然努力寫研究計畫申請經費,但仍不斷被拒絕,甚至還被學校降職;她與先生分隔兩地,還罹患癌症,她仍認為mRNA是未來的希望,堅持繼續研究。同在賓州大學任教的魏斯曼,決定把部分研究經費撥給卡裏科,2人一起研究,終於成功降低發炎反應。

「先知有時是孤獨的,科學投入可能無法在5到10年甚至20年間看到成果,也不知道什麼科學技術在未來會幫助到人類。」林柏亨說,最終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mRNA疫苗問世,讓這項技術廣為人知,但其實這都要感謝2人在人生低潮不放棄,在自己的位子上一直默默努力。

中研院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提到,8月卡裏科因獲唐獎受邀來台時,曾在演講中介紹,過去研究mRNA的夥伴Alice Kuo(Chiu-Mei Lin)是北一女與台大的校友,2人在1999年曾共同發表文章,證明mRNA送到細胞內能有效產生蛋白,為研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司徒惠康接受媒體電訪時表示,卡裏科和魏斯曼都是非常傑出的科學家。其中,卡裏科儘管過去mRNA在學界相當冷門,被視為「看不出潛力」,仍在從化學、生化角度做了非常多的mRNA研究;魏斯曼則是在臨床、應用端找到發展潛力,這次得獎,是2領域智慧的結合。

所有跟帖: 

為科學家點讚。 -LVHawaii- 給 LVHawaii 發送悄悄話 LVHawai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2/2023 postreply 13:26:12

真不容易!讚! -wzuo- 給 wzuo 發送悄悄話 wzu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2/2023 postreply 13:41:41

明明是“良禽擇木而棲”:), 說他“背井離鄉”好淒慘似的 -gladys- 給 gladys 發送悄悄話 glady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2/2023 postreply 15:53: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