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學宿舍,第一年我覺的選室友多的比較好。一般來說,不講理的人是少數,

來源: gossipgirl8 2023-09-10 08:11: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5 bytes)

人多了,不講理的會以民主方式被壓製。隻有兩個人的時候,一般性格強勢的占上風。

第一年也是交友密集期,宿舍住的不舒服,強迫孩子出去交朋友,和喜歡的朋友在一起。室友也可以互相帶新朋友入圈。

到第二年應該有經驗了,就知道怎麽選室友了。

生活中可以做好朋友,不一定能做好室友。

所有跟帖: 

我女兒第一年的兩個室友是她在學校的網頁上根據性格自己找的。結果發現和描述太不相符,很少和她們有說話。交上了走廊裏的朋友。 -不常冒泡- 給 不常冒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17:12

我家也是的。第一年的同屋在網上選的可仔細了。住到一起發現性格並沒有那麽相投。但是人多,還能夠 -gossipgirl8- 給 gossipgirl8 發送悄悄話 gossipgirl8 的博客首頁 (189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21:34

那這個室友就白費了,本來該是閨蜜的 -baden- 給 bad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24:33

沒什麽可惜的,這是一個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後來找室友就知道了。 -不常冒泡- 給 不常冒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26:38

哈哈,道不同就不相為謀了。 -gossipgirl8- 給 gossipgirl8 發送悄悄話 gossipgirl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27:41

我家的第一年剛開學努力交的幾個朋友其實後來也不太聯係了。因為專業不同上的課做的其他事都沒有交集。慢慢都又有自己新的圈子了 -randomness- 給 randomnes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9:00:49

都可以。有地方住,不錯了。有矛盾,大致就是跟自己的expectation太高有關 -avw- 給 av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27:46

那太鬧了,不利於學習。我女兒大一時申請的宿舍挺難進的,兩人一間,大都是些認真讀書做研究的,那個宿舍的自習室非常安靜,老二 -mimifan- 給 mimifan 發送悄悄話 (9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37:53

我感覺大部分美國孩子第一年social 活動各種party很多。孩子學習是在學,但感覺認真讀書研究我覺得算不上啊。 -gossipgirl8- 給 gossipgirl8 發送悄悄話 gossipgirl8 的博客首頁 (39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44:43

有條件還是單間方便,交友範圍不會限製在roommate裏。 -joytolearn- 給 joytolearn 發送悄悄話 (401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44:07

可是這樣孩子除非特別積極主動,不參加活動交友也是挺可能的。 -gossipgirl8- 給 gossipgirl8 發送悄悄話 gossipgirl8 的博客首頁 (145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46:40

大部分的宿舍是double, 就一個roommate,合不合得來看運氣。即使有roommate, 想交友依然要積極主動。 -joytolearn- 給 joytolearn 發送悄悄話 (217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8:56:12

肯定單間好,誰喜歡跟外人一屋睡覺,交友的機會多的是,隻是學校提供不了那麽多單間 -徽州老家- 給 徽州老家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23 postreply 09:42:1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