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數學是一定要超的。就美國普通高中的平均水平,不超無法應付大學理工科的學習。紐約高中數學考卷沒有平麵幾何,沒有對數,解析幾何,高中的難度不足以銜接大學理工科要求。這是事實。現在不學,以後大學吃力。學習上欠債都要還的。憑什麽你中學不學,大學就突然自己開竅,不如中學開始抓緊。
反正都是超,是超前學,還是超深學?我說的是對普娃的思考,普娃首先選超前學。學到Sat數學輕鬆高分的程度。這是最低的要求。但Sat高分,學理工科還是不夠。目標是國內數學高考130分以上。少一點,120分必須的。不然的話,去啃EE和通信的大學教材真的吃力,像天書一樣,會學哭的。高考數學不算拚智力,還是好的習慣和努力。
中國在大學擴招和教改以前,過去的中學教育是偏理科,把每個人往理科人才方向拔,拔不起來的,被淘汰下來的人才去考文科。沒有看不起文科,但每個高中文理分班大致都是這樣。所以拿中國教改以前的數理化教材教娃,是非常全麵係統的,就是為了進大學理工科做銜接的。你不會教書也沒有關係,和娃一起把中學的教材和習題過一遍,基礎就有了。
學深有兩種,一種準備各科的奧林匹克競賽,一種就是學大學程度的數學和物理。如果是普娃,可能天賦有限,拚不到競賽的前麵幾名。進拖把,畢竟是萬裏挑一。輪不到我家普娃,也很正常的。這時,另外一個選擇是超前學大學的數學和物理和計算機。現在網絡資源豐富,各種視頻,教材都是公開的。
中學階段,普娃超前學的性價比高於超深學。我說競賽不出挑的普娃。這個也是有理論的。競賽數學題很難。像攀岩一樣,普娃學得慢,每一步都耗費腦力。學著學著可能讓普娃放棄。跟別的競賽牛娃比,更受打擊。
普娃比較容易的爬山路,是超前學教材。就是中學普通數理化教材。每天一直跑著學一點,學懂一點,做10幾道基礎題,再學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普娃不會抱怨太難的。
我也不主張直接扔教材讓娃自學。普娃沒有這麽自覺自律的。普娃對教材的閱讀理解力,可能要到高中以後才有。看教材怎麽做,不如自己想怎麽做。最好娃爸媽把教材拿走,自己提示一點娃,讓娃自己想怎麽做。例題不要看,不看教材,自己去想怎麽做。這個過程更練腦。而難度不高。普娃也可以有自己想出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