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
- 土壤、陽光和耐心
有一個比喻是大家熟悉的,那就是父母是園丁,孩子是在父母精心嗬護下長出來的花、結出來的果,今天我想把這個比喻引申一下,那就是雖說家庭教育是土壤,在適當的時候,父母有必要把孩子這棵樹、這株花挪一挪,挪到最適合她的土壤,這之後,愛和支持是一如既往的撒向這棵樹、這株花的陽光,而耐心則是小樹長成、花開燦爛的訣竅。
雖然父母都是搞人文、教育的,女兒從小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恰恰是我最爛的兩個領域:數學和畫畫。我們並沒有特意不給女兒進行早期教育,但是陰差陽錯,她 5 歲前是像風一樣地自然生長,沒有任何知識的灌輸或刻意的耳濡目染,認字或者算術。都說孩子是一粒種子,你並不知道這是一粒什麽樣的種子,除非您用心地去體察。而且這體察,並不在於這孩子是不是從小很早就在某一方麵得了什麽獎,這是一個指標,但更重要的指標是孩子在做什麽事時最專注,能長時間地不被外界所幹擾,興致勃勃地幹下去。女兒曾經自己一個人擺弄樂高,弄得我都睡著了,一覺醒來,她還在擺弄。而女兒對畫畫的興趣,是我在她初中時發現的,她可以幾個小時坐在那裏,自己琢磨該怎麽畫,那時她主要的課外活動是溜冰,雖然是初中學校唯二的參加數學比賽的女生,因為另一個是羅老師的孩子,她被震住了,怎麽可以像閃電一樣地在 mathcounts 比賽中說出答案?她自己主動放棄了參加數學比賽的念頭,同時也覺得在數學比賽中比快太 stupid 了。
這樣在選高中時,我想的是找到一個能夠發展她對畫畫的興趣的學校。在選校時,先看學校的 curriculum, 把沒有好的 art program 的學校都剔除了,不管排名有多好,最後上了一個以藝術為特色、同時 curriculm 非常有特色的高中。我是特意避開了開 AP 或 IB 課的學校的,因為 teach for test or teach to test 是我最反對的,我考慮的是給予女兒一個能夠發展自己潛力的環境,這個潛力,不是以上大學為目標,而是以她一生的發展為坐標衡量的。也就是說,這時我已經看出了女兒是一粒什麽樣的種子,現在,我要把她放到適合她的土壤裏,因為我提供不了這樣的土壤。
進了這個藝術高中,女兒可以選不少藝術方麵的課程,同時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參加 scholastic 的比賽。這四年,女兒也交了作品,但是交得很少,她自覺不成熟的作品交上去撞大運拿獎沒有意義,而且她基本上交的是 mixed media 或者 digital art 的作品,也就是藝術形式上比較前衛的。拿的獎也很小,隻是州裏 honorable mention。她的同學有拿國家大獎的,現在想來,那時是有一點小失望的,但是我這點小失望並沒有在女兒那裏表現出來,隻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她,如果喜歡,就繼續畫。
然後就是女兒放的大招了,大學申請結束後,2月老師告訴她們有個 sustainable fashion design 的比賽,老師告得太遲了,隻有兩、三周的時間,從設計到製作衣服到拍攝錄像,女兒在練習花滑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韌性起了作用,她按時完成了, 後來知道其他的獲獎作品都有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四月是非常沮喪的一月,有可能去州大或100多名的學校了,3 個 waitlisted 的學校網友們都說別報希望,正準備給 waitlisted 的學校更新材料,她破天荒主動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她進了全美前 30。憑著這個下了康的 waitlist 後,5月15日在全國賽中她的設計又被評進了前 10,拿到了10 月去倫敦參加 World Final 的資格,她和指導老師的機票和旅館都由主辦方提供。
後來女兒告訴我,她對 scholastic 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 fashion design and sustainability 一直是她關注的,我想起女兒 5,6 歲時就喜歡在紙上畫各種各樣的衣服,在高中因為花滑占用的時間太多,參加的唯一的學校活動就是 sustainability committee,看來,真的是孩子自己願意幹才行啊。家長覺得參加 scholastic 或者數學比賽拿獎可以幫助大學申請,可是孩子未必如是想。孩子自己沒有動力,大多數情況下也搞不出什麽大動靜。還是要孩子自己想,女兒對畫畫的興趣,在我意想不到而她感興趣的領域開花結果了。
我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適合她的土壤,在她還是醜小鴨時,繼續相信她,這期間,愛和支持是她能繼續茁壯成長的陽光,而耐心則是最後她能有所成就的訣竅。靜待花開, 願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這份信心、愛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