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6146197.html
這篇文章寫的是怯場(stage fright), 是每個人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都會碰到的。沒有人天生可以口若懸河。
作者寫得比較細膩,文字也不錯。刻劃得很好。作者最後克服了怯場,並找到了自己的voice。讀者能夠感覺身臨其境,有共鳴。
問題是,如上麵所言,這種經曆,多多少少人人都有過。那麽作者的經曆或體會有什麽與眾不同之處?很遺憾,文章沒能反映出來。
那麽頂校/名校其實是在找“與眾不同的人”,能夠stand out的人。文章沒能體現出這樣一個人。
所以這是一個立意高度的問題。立意如果有欠缺,文字寫得最美,也很難把孩子的與眾不同的特質刻劃出來。
就像一把沙,拳頭握起來,沙都會流掉。
怎麽寫得與眾不同?可以有很多種寫法。
Sure, 作者克服了怯場,那麽然後呢?
注意這個“然後呢”才是這篇文章應該有的主幹,而不是怯場/克服怯場本身。因為後者其實隻應是這篇大學申請文章的一個引子而已。
不同人(根據自己不同經曆)可以有不同的“然後呢”。比如:
- 有鑒於自己的個人經曆, 在學校組織了speech club (think toastmaster), 與同齡人一起...
- 這次克服怯場的經曆,讓自己對public speech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為此參加了debate team...
- 這次克服怯場的經曆,讓自己對public speech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為此,收集並深研了幾百篇曆史上著名的speech, 並與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個Newsletter
- 這次克服怯場的經曆,讓自己對public speech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為此,專門組織同學一起上了Harvard (or any other school) Prof XXX 的網課,發動同學課後探討,並把課上學到的用到了YYY活動中
...
Now, a more unique and interesting personality starts to emerge and catch AO's eyes.
大家有沒看到leadership? 順著這個方向,我也已經隱約有點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