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之所以相對來說掙了比其他打工的多一些的薪水,歸根到底是非CS的功勞。是不學少學CS的牛仔,帶動了學CS的勞工。純軟件純技術公司的盈利並不怎麽樣。真正發達的都是利用CS創新出來的新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絕大多數科技公司的絕大多數項目還是產品服務指向,而不是技術指向。能不能掙四十萬都是建立在市場利潤預期上麵的。簡單而言,學CS的隻能喝湯,做CS的才可能吃肉。
簡單而言就是能不能找到CS和具體需求的新的連接點,並創造性地連接出來。這就要求跨專業跨行業的人才。或者CS加X,或者X加CS。很多CS強校都或者推出CS加X專業,或者特意把CS放在通學院而不是工學院,寬進嚴出,鼓勵X加CS。
這類組合的可能性很多。在CS進入成熟期,平流化甚至略有下滑的今天。CS市場細分是必然趨勢。這裏舉兩個例子。一個是Industrial Engineer,一個是Product Design。
IE當然可以加CS,畢竟CS是通用工具,就跟數學,文字一樣怎麽也得學一些。但是從老鍾的角度來說學CS還是為了進大科技公司掙四十萬。實際上學了CS進這些大公司的也是少數,掙到四十萬的更是少數的少數。大部分學了CS也隻是進入一般的CS公司,或者進入一般的公司做CS。畢竟很多傳統產品服務要與時共進。但是反過來說,不附著於這些真正直接滿足人民需求的產品服務上,CS也就一錢不值。這也就是為什麽真正發財的不是學CS的。為什麽大多數學CS的也就十萬上下,或者高消費區的二十萬上下,實際生活水平並不比其他工程師高多少。甚至可能從整個職業生涯而言更低。
拋開複雜的預期估值,就短期而言。學IE加個CS專科的,也有相當可能進入這些高科技大公司。畢竟不是車庫創業了,項目管理產品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這裏麵大有用武之地。有些公司直接給軟件工程師的待遇,做項目工程師產品工程師的事情。有些公司給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的頭銜,未來加個MBA就是人事經理部門主管。起點也許比同樣進入大公司的學CS的低一點。但是發展空間卻要大得多。
同樣道理做PD的懂一些CS就可以成為產品經理之類有更多和中上管理層打交道的UX下單人。
這個就是為什麽熱門不熱門的不重要。拔尖不拔尖才重要。社會單一是死的。公司單一也活不成。是方方麵麵的綜合。不同公司也許側重不同,但是都繞不過尖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