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不足百人的團隊創造了ChatGPT :90後挑大梁,應屆生11人,華人搶眼
來源:AI前線
整理:淩敏
讓全網沸騰的 ChatGPT,其背後團隊不足百人。
ChatGPT 發布以來,在短短 2 個月時間月活破億,成為曆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有分析機構感歎:“在互聯網領域發展 20 年來,我們想不出有哪個消費者互聯網應用比它上升速度更快。”
這樣一個“最強 AI”的背後,是怎樣的一支團隊?
根據 OpenAI 官網顯示,為 ChatGPT 項目做出貢獻的人員共 87 人。近日,智譜研究聯合 AMiner 發布了一份《ChatGPT 團隊背景研究報告》。報告顯示,ChatGPT 團隊的顯著特征是“年紀很輕”、“背景豪華”、“聚焦技術”、“積累深厚”、“崇尚創業”和“華人搶眼”。
報告原文:
https://originalfileserver.aminer.cn/sys/aminer/ai10/pdf/ChatGPT-team-background-research-report.pdf
ChatGPT 背後的 AI“夢之隊”
多為名校畢業,華人成員占比 10%
報告顯示,ChatGPT 團隊成員絕大多數擁有名校學曆,且具有全球知名企業工作經曆。從成員畢業高校分布看,校友最多的前 5 大高校是斯坦福大學(14 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0 人)、麻省理工學院(7 人)、劍橋大學(5 人)、哈佛大學(4 人)和佐治亞理工學院(4 人)。
此外,ChatGPT 團隊有 9 位華人,占團隊總人數的 10%。
其中,5 人本科就讀於國內高校,3 人本科教育經曆在美國高校完成。梳理畢業於中國高校的 ChatGPT 華人成員成長路徑發現,他們本科畢業後赴美深造,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加入美國的一些創新型公司,諸如 Dropbox、OpenAI 等。
報告認為,華人學者歐陽龍參與了與 ChatGPT 相關的 7 大技術項目中的 4 大項目的研發,他是 InstructGPT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 RLHF 論文的第二作者,可見他是這兩個關鍵技術項目的核心人員。
注:與 ChatGPT 相關的先前關鍵技術項目有 RLHF、GPT1、GPT2、 GPT3、codex、InstructGPT、webGPT 等 7 項。統計發現,ChatGPT 團隊中,有 2 人參與了其中 4 項關鍵技術項目的研發,他們分別是高級研究員歐陽龍和研發工程師 Christopher Hesse,二人均為機器學習領域專家。
“90 後”是主力軍,女性力量占一成
報告顯示,從 ChatGPT 團隊年齡分布看,20~29 歲的成員有 28 人,占全體成員(剔除年齡信息缺失的 5 位成員)的 34%;30~39 歲的共 50 人,占 61%;40~49 歲的僅 3 人,無 50~59 歲年齡段的成員,60 歲以上的有 1 人。
經計算, ChatGPT 團隊平均年齡為 32 歲。
報告認為,“90 後”是這支團隊的主力軍,他們引領了這一波大語言大模型技術的創新風潮, 這說明經常被認為研發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完全有可能在前沿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性別分布方麵,ChatGPT 團隊中有女性 9 人,占總數的 10%;男性共 78 人,占 90%。9 位女性成員中,有 2 位是華人,分別是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的翁麗蓮,以及 Steph Lin。
10 人從穀歌跳槽加入,1 人曾在百度任職
人員流動方麵,ChatGPT 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外部公司(81%)、高校應屆畢業生(13%)、科研機構 (4%)和高校教職人員(3%)等。
其中,人數來源最多的外部企業是穀歌, 共 10 人跳槽加入;來源人數超過 2 人(含)以上的外部企業還有 Facebook、Stripe、Uber、 Quora、NVIDIA、Microsoft、Dropbox、DeepMind 等知名科技公司。作為應屆生直接加入 ChatGPT 團隊的共 11 人。
報告發現,ChatGPT 研究員 Heewoo Jun 曾在 2015-2019 年間在百度(美國研究院,Sunnyvale, California, USA.)擔任研究員,2019 年從百度離職後加入 OpenAI 擔任研究員至今。
到目前為止,ChatGPT 團隊已離職員工有 4 人(離職率為 4.6%),他們是 Jacob Hilton、Igor Babuschkin、Matthias Plappert 和 Andrew Carr,去向分別為 Alignment Research Center、DeepMind、Github 和 Gretel.ai。
報告認為,從 ChatGPT 團隊離職的人員,並非為外界想象的加入所謂“大廠”,而是仍然選擇具有創新潛力的創業公司或機構。
ChatGPT 爆火引發 AIGC 人才戰
在 ChatGPT 爆火之前,人工智能行業人才缺口就已顯現。
脈脈人才智庫數據顯示,2022 年人工智能行業人才緊缺指數(人才需求量 /?才投遞量)達 0.83,成為人才最緊缺的行業。人工智能行業人才需求集中於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和商業化部門。其中軟件人才需求最高,其次是產品、銷售、算法、運營和項目經理。
隨著 ChatGPT 在全球範圍內爆火,進一步帶動了相關的崗位需求。
2 月 14 日,脈脈創始人兼 CEO 林凡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在脈脈高聘上 AIGC 相關崗位來看,科技巨頭、頭部獵企紛紛下場搶人,甚至開出 10 萬月薪挖人。林凡認為,ChatGPT 帶動的 AIGC 創業熱潮要來了。這波 AIGC 創業熱潮的興起,必將推動人工智能人才的薪資再攀高峰。
根據脈脈網站顯示,目前招聘 AIGC 相關人才的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騰訊、阿裏、商湯、美團等。據甲子光年報道,CGL 深圳前沿科技組合夥人梁弘進表示,過去兩周,已經有超過10家客戶找到他。這些客戶基本都是國內一二梯隊的互聯網大廠。客戶們的訴求隻有一條:“就想找OpenAI項目裏的華人”,而且“薪資不設限,越快越好”。
日前,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ChatGPT 相關領域就業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人工智能人才供不應求,需求是五年前的近 3 倍,緊缺程度持續高於互聯網總體水平。
報告對比了各季度的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新發職位數,結果顯示,五年來,互聯網人才需求(新發職位)增長趨勢平緩,而人工智能在 2020 年之後處於總體迅速上升態勢。2022 年四季度,人工智能新發職位是 2018 年一季度的 2.74 倍,而互聯網僅是 2018 年一季度的 1.06 倍。
薪資方麵,過去五年,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招聘薪資均處於上漲態勢,人工智能年均招聘薪資均明顯高出互聯網。2022 年,人工智能招聘平均年薪為 33.15 萬元,比互聯網高出 4.27 萬元,即 14.78%。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以計算機算法為核心基礎,因而對算法工程師需求最大,近一年新發職位占比為 7.26%,招聘平均年薪為 46.40 萬元。此外,智能網聯工程師、圖像算法、機器視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職能排名靠前,躋身熱招職能 TOP15,招聘平均年薪均超 39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