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新出台的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規定,是嚴禁層層加碼,隨意采取“靜默”管理。
話音甫落,黑龍江省鐵力市就來了個反向操作,使得擲地有聲的政令,一拳砸在棉團上。
因為發現一例初篩陽性,該市13日宣告在全域實施三天臨時性管控。
如果放在過去,鐵力市官員此舉,或可博得“高度負責”“態度堅決”“行動迅速”之類的褒譽。
而在今日之語境下,這不是明明顯顯、毫不掩飾的“頂風”麽?
按照防疫新政,一般情況下,陽性出現在哪個樓棟,“靜默”哪個樓棟即是,至多管控一個小區,再至多管控一個街道吧。
出手就來個“頂格”處置,事實上全市都給封了,整體停擺。且開始勸返抵達該市人員。
狗皮膏藥好貼不好揭。說是三天,根據經驗判斷,該市如期解封的概率約為0.0001%。
鐵力市不屑於“市民自發靜默三天”式的噱頭,不藏不掖,不虛不矯,上來就往大裏、狠裏搞,著實有股子“敢搞”的彪勁兒,因此 “眼球效應”十足。
新政歸新政,最終解釋權歸鐵力市官方所有。“一陽全封”,舉措過於生猛彪悍,這便有了非同一般的樣本意義。
或許鐵力市很快會搬出若幹條理由,諸如“專家集體研判”等,辯稱此舉並非“隨意”。最新消息說,鐵力市已經發現3例陽性。
盡管如此,也無法淡化其過於紮眼的“土圍子”色彩,也不足於成為其構築“土圍子”的理由。
公眾依稀看到,鐵力市的城頭,挑著一麵杏黃大旗,上書四個鬥大的字:“寧左勿右”。
該市在防疫措施上的“加碼”,或許還不夠全然上升到政治層麵的“左”,但思想脈絡卻是相似的。
這種 “寧左勿右”思維,可以看成一種行動邏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官員的行為取向。
名曰“人民健康第一”,實為“頂戴花翎第一”,隻求千萬別在新冠病例指標上出問題,完全不顧及次生災害。
“經驗”告訴他們:“左”一點沒關係,最多被上麵批評幾句;若是“右”了,輕者要受處分,重則要丟烏紗帽的。
在這個“土圍子”裏,官員在公開場合,也一定滿嘴正確詞匯,腦殼後麵卻依然垂著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
這個“土圍子”,跳得出政策法律的邊界,卻走不出地方官員的利益局限。它一定是要以政令法規權威受損為代價的,簡言之就是利勝於義。
“土圍子”大量出現之時,就是政令權威、法治力量在基層消解之日。
但凡“土圍子”,都具有封閉性的心理結構,以及極強的抗外部幹預性。除非處於強大的外力幹預條件下,一般很難從內部解構。
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唯有讓地方主事者不覺得“左比右好”,方能讓他們不信奉“寧左勿右”。
時下公眾普遍擔憂,“寧左勿右”慣性會阻滯防疫新政落地。
打破防疫“土圍子”,不妨從鐵力市開始。
“一陽全封”,打“土圍子”請從鐵力市開始
所有跟帖:
•
中國的經濟?沒人在乎
-mary_leeleo-
♀
(0 bytes)
()
11/14/2022 postreply
04:07:00
•
一陽遷徙?
-家在北平-
♀
(0 bytes)
()
11/14/2022 postreply
07:21:47
•
李強都高升了,還不學著點?
-ellamoney-
♀
(0 bytes)
()
11/14/2022 postreply
09:40:19
•
中共官員哪一個是因為聽領袖的話但是做過分了而被撤職的?都是因為不聽...
-5AGDG-
♀
(0 bytes)
()
11/14/2022 postreply
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