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工農兵學員中走後門現象還是蠻嚴重的,沒有家庭背景的,一定是個人各方麵能力超強的,

來源: 呂洞賓 2014-03-08 21:24: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9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呂洞賓 ] 在 2014-03-10 20:56: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比如說現在的大作家梁曉聲,父親死得早,母親也就是一個家庭婦女,後來被照顧進入街道工廠做紙盒子,但也不可否認梁也是要兵團各級領導都認可才能上的複旦的。

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托關係走後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陋習,是無產階級文化革命要反對的內容。有點歲數的網友會記得:後來有一個批判資產階級法權的運動,托關係走後門也是列在其中的。其時還湧現了一個反潮流闖將名叫鍾誌明的,係南京大學的工農兵學員,他檢討自己是靠父親的關係從部隊入學的。不但入學走了後門,入伍也走了後門,覺得自己不應該退回到部隊去應該退回到他在江西插隊的農村。好象毛澤東為此還有批示,有認識就好,一退到底也不必。還有說:前門進來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後門進來也不一定就都是壞的。不過,小鍾同學還是做了一個徹底的革命派,回到江西農村了。我還有印象,好象見過他在秧田裏插秧時的笑臉,那是在新聞簡報的電影裏。

文革的悲劇在於它的革命對象是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往大了說是反修防修。何為反修防修?就是如何防止革命的主體成為革命的對象,用八十年代初《將軍不要這樣做》的作者著名詩人葉文福詩歌裏警告的那樣:當年長征路上強渡大渡河的勇士不要成為新長征路上的大渡河。往小了說就是如何防止我們每個人的小心眼的私字作祟,故要鬥私批修。

其實,對文革,對待工農兵上大學的事情,抑或是托關係走後門上,不難看出國人的醜陋,也不難看出毛澤東的無奈。同時,文革的悲劇也彰顯了文革的悲壯,是鄧小平教育了人民重新認識了毛澤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