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體長詩《決裂,前進》片段:
自白:雖然我不是情場老手,
卻是愛情的真知和先行。
在西單街頭、
在王府井路上,
披風衣戴墨鏡風流倜儻,
騎錳鋼挎冰刀數我最狂。(錳鋼,指當年最好的一種自行車)
多少女郎拜倒在我的腳下,
嗆婆子、拍小蜜大打一場。
甜蜜的接吻,
熱烈的擁抱,
幸福的顫動。
在那蜜月裏,
我仍是一個獨身主義者,
仍把獨身主義推崇。
北京幹部子弟“頑主”,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極盡反叛、嘲弄一切社會秩序的行為,在這裏到達頂點。招搖過市、打架鬥毆,紈絝自古皆然,不是“頑主”的發明。唯其獨身主義觀念不知從何而來。歐美小說無一不是追求愛情、崇尚忠貞;破除掉的中國“四舊”裏也沒有這個說法啊。但是,他們確實濫情,無師自通。中國的傳統文化,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三國演義》裏,劉備有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是遊民意識,不入儒家正統。而且,劉備此言多被用於證明其人虛偽。然而,文革傷人太深,以致社會各個角落都有許多人,專門挑撿“反麵教材”效仿、傳承。發泄對現實的不滿。
電影戲劇裏反派人物的舉止、台詞。如《智取威虎山》裏土匪的黑話,《沙家浜》裏刁參謀長的陰陽怪氣,《地雷戰》裏的鬼子鬆井,《小兵張嘎》裏的漢奸胖翻譯等等。孩子們學的惟妙惟肖。既使正麵形象,他們也能引申出“反麵意義”,化腐朽為神奇。《告別少年時代》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校部有一個身材高大、絡腮胡子、聲若洪鍾、儀表堂堂的青年,不到三十歲,已婚。平素心儀集“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於一身的蘇聯英雄人物保爾·柯察金。即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十月革命”前後,為蘇維埃政權出生入死,並頗有幾段愛情故事。那青年看中了茶廠連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向她示愛。少女回絕他時,他竟理直氣壯地說:“保爾可以有兩個愛人,我為什麽不行?”
最令中央始料不及的,恐怕要數“批林批孔、評法批儒”了。那是“五四運動”之後,又一次“砸爛孔家店”的嚐試。政府印行了許多儒家專著,發放到全社會,供批判用。在此之前,解放後出生的青少年,並不知道“孔孟之道”為何物,更沒有看過儒家經典。這次,我們隻一看其啟蒙讀物,便心裏一驚:這不也是“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林彪讚揚毛澤東思想的名言)嘛!如《名賢集》中: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多金非為貴,安樂值錢多。人將禮樂為先,樹將枝葉為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遠比比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容易理解、親切動人。結果,批判成了傳播,反麵教材成了人們奉行的準則。
部分“頑主”則早在這一切之前,就開始蔑視天經地義的“一夫一妻、白頭到老”,鼓吹不知所自,禍福難料、驚世駭俗的“獨身主義”。此議今天也還超前。再者:說說過癮容易,真能一路不受覊絆、奪關斬將而去可就難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