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性”的一些看法

對“人性”的一些看法 

==一切“不合人性”需要和發展的經濟政治社會製度必定會被淘汰==

   Email: zhangds12@hotmail.com 3/15/2010

[Academia Arena, 2010;2(6)](ISSN 1553-992X).http://www.sciencepub.net/academia/aa0206 

 

【前言】。人性太複雜了,沒有人能夠完全對此講清楚說明白,因為人類的智慧可能永遠也不能達到完全認識人類本身。甚至任何一個個人的人性都不可能被完全徹底地為他人所了解。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從對人性不完整的認識中理解人性的某些重要的本質和規律。古人說:“人心之不同,如其麵焉”。這裏的人心可以理解為人性。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臉麵,這是共性,但是每個人的麵貌又不一樣,這是個性。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張不同的麵孔。人性也一樣,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比如,“食色,性也。食色是人的共性,而喜惡什麽樣的“食”和“色”,就是各人的個性,可以大不相同。每個人都有愛恨,但是每個人所產生的愛恨的緣由、對象、程度都不相同。所以毛澤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是“怒發衝冠”,吳三桂是為紅顏,嶽飛是為要“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甚至一個人的“怒”也會因為緣由、對象、時間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性質、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怒”。 

 本文的重點在於1*。將一個人思想動機的“善惡”與其所達到對社會效果的利害程度聯係起來看,將人性分解和區分為8種獨立的原始類型。當動機與效果不一致時,和八卦圖一樣,由8種原始類型可組合成8×8 =64種疊加型。 2*。從人性的角度看人類社會的發展,闡明私有製和公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合乎人性中不同的2個主要方麵的需要的。隻有合乎人性發展所需要的社會經濟製度才能存在和發展,而那些不合乎人性發展所需要的社會經濟製度將會被曆史淘汰。所以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和人性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 3*。提出了有關人性的幾個規律。

【關鍵詞】:人性;人性的8種原始類型;人性和欲望的兩重性;私有製和公有製、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符合人性不同方麵的需要;人性的一些規律;人性的64種原型與中國古代64卦極其類似;

【一】。什麽是人性?按照人的“善惡”動機和其行為對社會的利害效果來看,可將人性分解為8種原始類型。人的個性與共性。人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效果是對立統一的。

1-1》。人性就是人的本質屬性,先天人性來自遺傳,後天人性是人在外界條件作用下結合先天人性而形成的人的思想行為的相對穩定的習性。故而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階段,而是受其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本性.,是人的先天和後天環境和經曆相結合而形成慣性的產物,通俗的說,人性是人的思想行為(為人處事)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結果。欲望在人性中起著主導作用。弗洛伊德:“正是為享受和快樂的欲望決定了個人的生活目標。欲望從人的出生一開始就控製了人的精神器官的活動”。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有求生存和求發展的欲望,這是先天就有的。至於每個人的這種欲望後來如何發展,對自身的成敗得失,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是有害還是有利,這是外因通過內因而互相作用的結果。同樣,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有先天的原始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和“占有欲、任性、嫉妒、懶惰”等情感,通過成長的經曆和環境的影響,與內因相結合而形成某些較穩固的本性。所有人的七情六欲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說明人性在外界環境的強烈刺激下,是難以改變的,但不是不能改變的。正如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改變一樣,人性也能改變,也會漸變、質變和突變。比如,由於“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所產生的人性改變就有可能是“突變”。“突變”是一個不可逆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整個曆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

1-2》。人性是“善”還是“惡”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人的先天的原始的本性本無“善惡”的問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的作為是無所謂“善惡”的。“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說,人喜好“食色”是人的本性,也無所謂是“善”還是“惡”的,問題在於用何種手段獲取“食色”,手段是“義”還是“不義”,獲取“食色”的過程和結果是對他人和社會有“利”還是有“害”。因此,當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其本性的驅使下為達到目的,而采用“義”的手段,過程和結果又對他人和社會有“利”時,這個人的人性就可以說是“善”的。反之,如果一個人用“不義”的手段,而“危害”他人和社會,那麽,這個人的人性就可以說是“惡”的。因此,對一個人“善惡”的判斷就隻能根據其行為(包括手段)的社會效果來判斷。但是“動機”和“效果”是對立統一的,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手段”和“效果”也同樣是對立統一的。就是說,有時候“正義的”手段,可能得到“壞的”後果,而“不義的”手段卻有時可能得到“好的”結果。因為一個事件在實施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作許多“事與願違”的抉擇。同時,任何“好的”結果,都會有一些“壞的”副作用。任何“壞的”結果,都會有一些“好的”副作用。正如”失敗的”的結果,總有一點“收益”。這就是“禍福相倚”、“得失相隨”的道理。“壞事” 之有可能變成“好事”,“好事” 之有可能變成“壞事”,就是因為事物在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外界環境不斷地改變的刺激、幹擾、影響和作用後,事物本身和外界環境都發生了意外變化的結果。

1-3》。人性是複雜的、多方麵的內稟屬性性格相當於人性的骨幹,它主導者每個人在作抉擇時的意向。人們隻能從其已暴露的外在表現來判斷人性的“好壞善惡”,而無法窺透其內心的全部秘密和動機。但用什麽標準來判斷人性卻是個大問題。比如,各宗教都有其教主的言行和戒律可判斷“好壞善惡”。當然也可將某些先聖先賢作為標準。共產黨是最擅長樹立“英雄、模範和樣板”的。當然,還可以從人性的不同方麵提出另外的許多標準或者模型。 

 作者在本文中是要找出一些思想行為(即為人處事處世)模式作為獨立的原型,每個原型必須考慮在“動機和效果”對立統一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即為人處事)模式“對己對人是利還是害”。即根據 一個人在其所形成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的支配下,在實現其欲望、計劃、方案的過程中,如何對待自己、別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個人與他人、群體、外界的關係),采用何種手段,對他人和社會是有“利”還是有“害”,將人“善惡”的思想行為方式和其所達到的社會效果聯係起來,可將“評價人性的標準”分解為簡單的8種原型,它們就像構成人性的8種不同的細胞一樣。每一種原型隻表明具有相同的性質,但其範圍(大小、程度、級別、層次)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人的人性(特性)就是組成其人性中的各個方麵在這8種原型的特定範圍內的綜合體,或者說對立統一體。而人性的共性就是所有人的人性中的各個方麵在這8種原型都處在中間狀態的相同的組合(集合)體,正如各原型都處在高斯正態分布曲線的中間部分一樣,即中間地帶。人性有多少方麵,組合就有多少種。所以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就是其超出中間地帶的特性。而且每個人的個性在許多方麵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可見人性是多麽的複雜。所以說,人的共性就是指絕大多數人所共有的正常態。而一個人的某種(些)特性就表示該人在人性的某(些)方麵超出了了正常態的結果 

 

1-3》。在下麵,為了簡便,隻討論評判人性標準的8種原型,在這8種原型中,假設一個人動機的善惡和其行為效果的好壞(利損)是統一的。

1種原型;利己=自利=自私(而不損人不利人),是每個人的正常欲望,和如何去實現自己的欲望,這些是人的本性的最基本最本能一方麵,是人的進取心的動力,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人的“為己利己”欲望是其主要精神特征,即 “人性”的主要特征。為享受和快樂, 每個人總是希望為獲得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費用作最少時間的工作,而騰出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符合人的精神需要即“人性”。欲望是人的精神動力,它刺激著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存、發展、享受和快樂幸福而行動和如何行動。人作為一個個體、單身的人,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有保護自己和要求多勞多得是人的本性的表現,無可厚非。中國古代有位哲人楊朱,他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人不為已,天誅地滅”。人最基本有效的利己思想行為是:注重安全健康、好好學習工作、保持心態平和、“一芥不以與諸人,一芥不以取諸人”。

2種原型;利人(而不損己不利己)。愛人。樂於助人。借花獻佛。 這是人類在生存和發展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必須有的互助合作精神的體現。其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隻有少數具有高度信仰和奉獻精神的人才能作到。無以善小而不為。 

3種原型;損己(而不損人不利人)。少數人的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自殘自殺等行為。人在失戀、失意、失業、失敗後,精神受打擊而灰心喪氣的結果。憂鬱症是其達到極點的結果。

4種原型;損人(而不損己不利己)。往往是由於嫉妒、仇恨所產生的使壞,報複,報仇等。這是少數人的一種極端的情況。過去所謂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奪妻之恨”、“國恨家仇”等所產生的強烈的報仇行為。但人不可能總能作到害人而自己毫發無傷。欠債終究是要還的。無以惡小而為之。

5種原型;利己利人=互利。愛人如己。這是親情、愛情、友情等在人的生存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人性中的中心和主體之一,是人的善的本性的另一重要方麵,在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是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抵抗外敵的友愛互助合作中的美好經曆在思想感情裏的結晶這種本性在人類還是動物時就儲存在其DNA中。所有的文化和宗教都提倡“利人利己”的精神。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愛”精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如己”等,它之所以永遠地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奉行,因為它是人性中的主體和中心。孔子和亞裏士多德都大力提倡“中庸之道”,雖然兩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但都主張,人的性格修養也要注意平衡,不偏不激,剛柔相濟,不走極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其實質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特別是最富革新精神的新教文化,推動利他之心(愛心,道德濫觴)與利己之心(私 心,進取動力)的兩心調諧的結合,造就了一種有利於人類創造力循正道順暢地發揮,也是產生“人人平等和人權思想”的主要來源。總體而言,“利人利己”成為積極向上的主流,從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起了主導作用。比如,在商業領域,一個企業要贏得全球性的尊敬,在企業責任、道德倫理、社會公益、造福公眾等方麵,都需要作出表率。美國某些商業巨頭能夠突破國家限製,被廣泛地接受和推崇,就在於它們體現了一種出於利己動機,但善於推己及人的公司文化。正如福特公司的創始人老福特所提倡,偉大的企業不僅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還應該讓身邊的社會更加美好。商業必須流著道德的血液 

  利己利人方麵,重要的既要看到利人/利己比值的大小,還要看到利人×利己積值的大小,這些值也許可以作為評比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標準。

6種原型;損人利己這是人的自私本性惡性膨脹的結果。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進步,人們剩餘的物質和財富愈來愈多,外界的引誘使許多人的占有欲和掠奪欲愈來愈膨脹,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惡性欲望的膨脹而用合法甚至非法的手段欺騙、占有、掠奪別人和社會的財富,或者利誘霸占他人人身,而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這就是犯過和犯罪的根源。所以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多,人的智慧和手段更是增多,所以人變得更巧於掠奪和騙取別人和社會的財富。老子對人性惡的一麵看的很透,說:“智慧出,有大偽”。 

 人性中本來就有惡的一麵,也許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原惡”,即占有欲、懶惰、任性、嫉妒等。所以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國哲學家)曾說:人是什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這是人的欲望有兩重性的根源。也許負積值損人×利己)可以作為評定一個人的惡的程度的標準之一。而最小的無意的損人和小的無意的利己及其結合也許就形成了“聖人之過”吧。

7種原型;損己利人 = 利他主義。這是人性中好的欲望發揚光大的結果,是少數人在後天的環境中修煉而成的。這是聖賢、英雄豪傑、大智大仁大勇者之所作所為。他們以利國利民、救國救民為己任。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的人生中有一個為終生奮鬥的偉大目標。也許積值(損己×利人)可以作為評定一個人的“善的”程度的標準之一。 

   與上麵的一條相反,有時一些人的好的欲望(願望)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壞的效果。這就是動機和效果有時並不一致的的原因。因為動機是主觀的,而效果是客觀的。客觀世界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是不以個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而人對客觀世界是難以有完整的認識和操控的。因此,當一個人立誌為社會作大事時,就應首先審時度勢,要順潮流而動。所謂對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這個道理。

8種原型;損己損人。多半是為損人而需要付出損己的代價。也有得失相當或者相差不多的情況,比如是殺敵1000,自損800的結果。在戰爭中,用比值“損人/損己”評估戰役中的勝敗得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也有 “少損己而多損人” 以為自己謀利或打擊報複他人者。“多損己而少損人”往往能表示失敗的嚴重程度。損己×損人的總積值可表示一個人的為害程度。

結論:人性中的“自私自利(1類型)”和“利人利己(5類型)”是人性中的2個主要部分和方麵,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性發展的主動力。

 

【二】。在一個人的思想動機和行動效果不一致的情況下,作者在下麵提出的判斷人性的標準可結合64種排列方式,它們與八卦、64卦的排列疊合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2-1》。在上節的《3》段節中,是在假設一個人動機的善惡和其行為效果的好壞(利損)是統一的條件下,得出了人性的8種獨立的原型,並對各種原型分別給以闡述。對一個人來說,其人性的兩個重要方麵是:情感和理性。對成年人來說,其性格更多是受思想行為方式所支配,而較少感情用事。或者說,一個人在做較重要的事情時,是多為其理性所支配的。因此,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的實質,就是說,一個人的命運主要是有其性格中的理性(思想行為方式)所決定,而較少由意外的、偶然的、感情的因素所決定。

2-2》。一個人的人性(»性格»思想行為方式)、命運與八卦的類比關係:有趣的是,如果在動機和效果不統一的情況下,就可以將上麵的8種原型列為第A組,即列為動機組;另外用同樣的8種原型列為B組,即列為效果組。2原型中各取1個原型排列疊加後,就可成為8×8 = 64種(次)原型。現在將2組的各8種原型列表如下:

 

動機組:A1利己; A2利人; A3損己;  A4損人;    

 A5利己利人; A6損人利己; A7損己利人; A8損己損人;

效果組:B1利己; B2-利人; B3-損己; B4-損人;

 B5-利己利人; B6-損人利己; B7損己利人;  B8損己損人。 

   可見,上麵2組中的8種原型是相同的,與八卦的先天8卦數相同。如果先從A組中任取1個原型與B組中的任何一個原型相結合,可結合成64種排列模式,這與後天八卦的64卦排列模式也完全一樣,因為二者都是由8個獨立原始疊加後排列而成。這不是巧合,是有內在關聯的。這64種人性原型的排列方式體現了人的所有基本的性格(為人處事處世的態度)模式,也體現了性格的變更隻有這64種模式。“性格決定命運”幾乎已成了大多數人的共識。因此,用八卦圖以根據人的思想行為方式(性格)推演其未來的命運的變更或許就有了較為合理的依據 

 從上麵動機A組的8原型中取任何1種動機,在從動機到效果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內外因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的不同,可能得出效果B組的8種原型中任何1個不同的效果。同樣,也可以說,A8種各不相同的獨立動機,每1種皆有可能達到B組同一種性質的效果。至於在實踐中能否達到(概率)、如何達到、效果的大小如何,那是另一回事。這是否就是中國古代先哲們用八卦圖從人性和環境的變化來推演人的命運的重要根據呢?比如,一個人從A1利己的動機出發,根據實行過程中,內外因的互相作用和變化,既可能達到B1利己的效果,於是可組成A1ÞB1模式。同樣,一個人從A1利己的動機出發,因在實施過程中,有不同的內外因的互相作用和變化,也可能達到其它的7種不同的效果中的任何一種效果,比如,A1ÞB2A1ÞB3A1ÞB4,,,等。 

  在下麵,舉一組簡便的例子加以說明和討論。以買六合彩為例:設第1人化3元買六合彩,中了5元,此例為A1B1型;第2人化3元買六合彩,沒有中,此例為A1B3型;第3人化3元買六合彩,中了頭獎,500萬元,此例也為A1B1型;第4人化1000元買六合彩,中了50元,此例也為A1B3型。

2-3》。分析和結論:1*。比如上麵第1人和第3人都屬A1B1型,同樣的動機,但效果卻是有天壤之別。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說明動機和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別。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較普遍的因果關係。 2*。第2人和第4人都屬A1B3型,動機的大小相差很大,但效果卻差不多。  3*2件性質相同排列模式相同的事,如果不在相同的等級和層次上,或數量級相差很大的事情,是不可比擬的。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就是這個道理。 4*。無論是用八卦或者用其它的理性方法推演一個人的命運或重大事件,這些重大事件的始終是有重要的因果聯係的,在實施過程中是受重大的因素影響的。而那些日常的、眾多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影響不了一個人的命運或其重大事件的進程和因果關係。 5*。大事小事是因人而異的。一個億萬富豪化100萬要做的事是小事,一個中產者花100萬要做的事可能就是有關前途和命運的大事。而對於一個底層民眾來說,100萬可能比他的命還重要。 6*。一個計劃或者一件事在執行過程中,動機和效果都可能會改變初衷,從原來的模式改變成完全不同的另外模式是不足為怪的。比如,最初的A5B5型(利己利人Þ利己利人),中間通過一些模式的轉變,最後變成A8B8型(損己損人Þ損己損人)是完全可能的。這些轉變也許有可能符合64卦圖的轉變規律。但作者仍然堅信“對事物的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的原則。而即使同樣是“損己損人”,“小損己大損人”和“ 大損己小損人”是有巨大差別的

 

【三】。從人性角度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二者各自符合人性中兩個主要方麵的 需要的。

 

3-1》。自從馬克思提出消滅私有製以來,許多人,特別是社會底層民眾,從仇富的心理出發,往往被馬克思的錯誤理論所誤導,認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認為隻有消滅私有製,實行公(國)有製,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實現社會和諧,才能實現世界大同。然而,前蘇聯東歐式、中國的毛澤東式、柬埔寨的波爾布特式、現在的北朝鮮式等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製度的徹底失敗強有力的證明:消滅私有製和實行單一的公有(國)製隻能給社會和廣大民眾帶來極大的災亂,使社會退回到封建專製的極權社會,使廣大民眾淪為貧困的失去自由的奴隸 

  為什麽單一的公有(國)製的社會主義會失敗?因為: 1*當人們把自己所有的財產交給公有或國有時,他就同時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自由、自主和能力,而隻能任人擺布,而掌握大量“公共”財富和資源的掌權者就可以作“利己”的分配、擺布和奴役赤貧的廣大民眾。2*。當一個人失去財富而隻能任人擺布時,他除了向上乞討或者爭奪更多一點的自由、財產和權力之外,他沒有本錢、自由、能力去發揮自己的才智、理想、愛好和創造性,以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而正是這些好的自由競爭欲望所產生的創造力推進了社會、經濟和文明的進步。恩格斯說:“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成了曆史發展的杠杆” 。這說明即使一些惡的欲望有可能推進社會的發展。這就是造成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消滅私有製後產生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如果不從人性角度來認識公有製和私有製,馬克思和恩格斯也隻能互相矛盾。馬克思是從他的理論和自己的貧困生活環境出發,推論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但是恩格斯從自由市場的曆史發展和現實社會的實踐中看到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私有製具有極其強大的活力,是曆史發展中的一個必須經曆而不可逾越的階段  3*。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知識、技巧、思想、觀念等都已成為無形的私人財產,隻要給予適合的條件和環境相配合,就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而這些是無法公有的。這說明了財產或者生產資料公有(國)製的本質缺陷。

3-2》。財產的私有製是合乎人性中的“個性自由”、“自由競爭”、“自由發展”的需要的。所以自由資本主義的私有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主要的、必須的力量。所謂財產的“公有”,實際上隻能由許多的“個人所有”組合而成。一個沒有“個人所有”的“公有”是假“公有”,實際上是為這些個人之外的少數別人所占有。正如一個團體是由其中的所有個人所組成一樣,如果沒有組成該團體的所有個人,該團體就是一個空頭團體。但人性有“兩麵性”或者說“兩重性”,是“善”和“惡”同時並存。就是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隻不過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善”“惡”內容和不同的善/惡比而已。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人“善的發揚”和“惡的膨脹”都需要有其適合的條件和環境。因此,一個好的社會製度就應能製定出人性中所需的“善的發揚”和限製“惡的膨脹”的社會條件、環境和各種製度。所以說,好的社會政治經濟社會製度就應能同時保證作到“反惡”和“揚善”,鼓勵個人自由發展和創造,同時反對個人懶惰縱欲和犯罪。 

 普世價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是符合人性中“個性自由發展”的需要的。所以由這些價值所產生的各種製度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逐步完善。而不合乎人性發展的製度會隨著人性發展而為曆史所淘汰。

3-3》。那麽,在現今的世界上,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各種欠發達的或者落後國家,都存在著各種不公平正義的、不合理的、國家欺負掠奪其它國家的、少數人詐騙壓迫剝削奴隸多數人等現象,其產生的根源在那裏?其根源在於社會政治經濟社會製度尚未能限製少數掌權者和富豪們壞欲望的“惡性膨脹”,他們的權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限製,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欺詐、掠奪、壓迫他人為自己蒙利,而得不到必然的應有懲罰。美國發動的曆次對外戰爭都是為了軍火、石油和金融集團的利益。美國2008年發生的大金融經濟危機就是貪婪的華爾街和金融大鱷們無限製的鯨吞和掠奪國家和民眾財富的結果,麥道夫Medoff)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現在造成社會尖銳的“貧富對立”、“官民對立”和“黑(社會)民對立”就是貪腐的官員的絕對權力和國有企業高管所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無法無天”地掠奪、搶劫、出賣國家國民財產、資源和利益的結果,即“壞的人性惡性膨脹”的結果。 

  當自由資本主義變成壟斷資本主義時,當權力被少數人或者個人操縱和壟斷時,就會引起社會政治經濟的巨大危機和災亂。因此,對“權力的壟斷”和對“財富的的壟斷”才是每個國家的災亂之源。而“權力的壟斷者”和“財富的的壟斷者”又往往是互相勾結和互相輸送利益的,是排斥和反對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和公平的競爭機製的。所以每個國家隻有逐步建立有效地“反權力壟斷” 和“反財富壟斷”的法製和民主,才能保證其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持續地發展,才能維持其社會的基本和諧和公正,才可能使世界免除戰爭的威脅。就是說,隻有把政府官員的權力“關進籠子裏”和把壟斷資本肆意竊取和掠奪國家和民眾財富的權力也“關進籠子裏”,才是每個國家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隻有社會有較公正的法治和民主製度,才能有效地使社會資源較公平的分配於大多數人。如果資源向少數人集中,則社會肯定專製,不同的是有些社會可能是權力專製,而有些社會可能是資本專製,或者權力專製 資本專製 同時並存並互相勾結。而將“權力壟斷”和“財富壟斷”完全有效地關進籠子裏,是廣大民眾長期鬥爭的曆史任務,因為除了法律製度外,還需各種外界的監督,還需社會有很高的道德水平。關鍵問題在於,法律幾乎都是由“權力壟斷者”和“財富壟斷者”操縱製定的,是偏向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的,要使法律分散他們的權力和為廣大的普通民眾的利益服務,隻有廣大的普通民眾進過長期的曆史鬥爭才能逐漸地得到。

3-4》。人性有友愛互助合作團結的美好的一麵,即利人利己的互利互愛的一麵這種本性在人類還是動物時就儲存在DNA中。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社會分工愈細,這種好的本性就會愈發展。如果人人要求自由競爭、自由發展是人性固有的個性的話,那麽,“友愛互助合作團結”就是人性中的共性。因此,人性中的“自由發展”和“互助合作”二者在人性中的共存就是一個銅板的兩麵,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可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從其財政收入、公有財產、公有資金和基金中提供全體國民所需的愈來愈多的社會福利保障,即提供每個國民生老病死、教育、住房、工作的基本保障。這也是合乎人性的共性所需要的。因此,財產的“私有製”和“公有製”都是合乎人性的需要的,是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問題在於,各個國家應該根據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國情使二者有不同的內容、比例和適當的配合。

3-5》。可見,人性一方麵是要求人人有基本的平等權利(互利),同時另一麵又要求能自由發展(自利)。事實上幾乎人人都有夢想,都想創造奇跡,都想追求個人幸福,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使每個人能有創造奇跡的機會和環境。在社會經濟和文明有高度發展的現今世界,一個靠高壓長久地剝奪個人基本權利、壓製多數人的個性發展要求、和讓少數人擁有絕對權力的社會製度是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的。

3-6》。兩心調諧(私心公心,利己利人)型心態文化(價值觀)結合權力製衡型社會政治製度,造成一種十分有利於人類天賦靈性創造能力,循正道順暢發揮的大環境。由此孕育、煥發的強大創新和研發能力是保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升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四】。現今和未來社會中的“資本主義成分”和“社會主義成分”都是合乎人 性發展的需要的,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兩條腿。

 

4-1》。發展資本主義是合乎人性中的個性自由發展需求的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或根本命題,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人性中的個性自由發展,競爭性,獨創性,自我表現性都是人性中個性的必然表現和需要。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的競爭機製符合人性的個性自由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是發展中國家由農業國到工業化發展中必須經曆的不可跳過的曆史階段,是人性中自由競爭充分發揮的階段。前蘇聯和東歐共產黨的垮台和中國越南等國的轉型的社會曆史經驗明確地證明,跨越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進入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是必然會失敗的,因為壓製了個人的自由競爭,就無法高速的發展社會的生產力,也就無法消除工農,城鄉和地區3大差別,會成為一種崎形的落後的半死不活的‘社會主義’的早產嬰兒,其社會活動力的效果競爭不過的自由資本主義,它們如果不轉型,就隻能解體消亡。其實質是打著社會主義招牌的“封建社會主義”。所以鄧小平說:“不改革開放,就隻有死路一條”。因此,這些國家必須打破單一的社會主義,重新回頭填補發展‘自由資本主義’這個曆史階段的空缺。 

  但是資本主義的過度發展也有惡性膨脹的一麵,它導致人性的惡性膨脹。馬克思說:“資本來到這個世上,每個毛孔都滴著血”人性都有兩重性---奉獻和索取,善與惡。所以人性中既有發展個人才智的衝動,又有占有欲、貪欲、自私、懶惰、嫉詬的惡性膨脹的一麵,同時又有合作互助互愛的一麵。而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平等同樣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另一麵,這同樣也是人性中的互助合作共存繁殖後代的共同需要所決定的。是人性中共性所要求的 

  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愈發達,社會愈進步,人們的個性自由發展的空間愈大,但社會的分工也就愈細。這反過來又要求人們彼此之間的互助合作愈緊密。所以,社會的發展進步必須使人們能同時發展自己人性中的共性和個性。因此,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人性發展所需求的一個銅板的兩麵,是相反相成和相輔相成的。可見,資本主義在發展後走向社會主義社會是符合人性的“個性”發展後要求“共性”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現在發展中國家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適當的發展一些社會主義成分,減少貧富的對立,增加彼此之間的互相依存和合作,使社會經濟能在較穩定的狀態下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現代的每一個國家中,發展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對立的,不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二者如何互補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地發展。西方媒體現在炒作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勢不兩立是在為其幕後的壟斷集團謀取利益 

 即使發達國家的“後資本主義社會”經過發展和克服能源危機、金融經濟危機、道德危機和戰爭危機等後轉入“社會主義社會”後,仍然需要“社會主義成分經濟”和“資本主義成分經濟”同時發展,[2]因為這符合人性的“自利”和“互利”同時發展的需要。

4-2》。社會文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的提高一定會符合人性的發展,即人類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地提高,必然會使得每個人所需的私產(生活物質資料),知識和自由愈來愈多,個性自由發展愈來愈大。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反複強調的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 

4-3》。在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展到現代化的同時,必然會使每個國家的全體國民的生活物質和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使國家公有財產、資產和社會福利不斷增多,即社會主義成分的增加,資本主義經濟的現代化就逐步產生了以普世價值觀為核心內容的政治現代化,即實行法製,人權,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這些普世價值正是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度發展所帶來的的政治現代化經濟和政治的現代化又會促進了人性的個性和共性的共同發展,使人性的發展趨向更加的完美,更多的真善美。反過來,人性趨向更加的完美會激發個人在其事業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從而推動社會各方麵更好的進步發展。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社會裏的這種良性循環,就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明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的過程和曆史。

4-4》。普世價值包含著更多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即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這是專製獨裁政權所反對的,也是壟斷資本主義集團所被迫或拒絕接受的。現在極力反對普世價值的是西方壟斷資本主義集團首腦和中國的權貴(壟斷)資本主義集團首腦及其代理人。因此,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就是一起反對其本國和世界各國的壟斷集團及其首腦。 

  中國權貴既得利益集團反對以“一切人生而平等、人權”為核心內容的普世價值觀,反對按照普世價值觀的原則而建立的民主法治製度。2010.6.15求是>雜誌發表代表中國權貴集團利益的秋石文章,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相比具有巨大的優越性”,這就是當著全中國民眾的麵,“睜著眼睛說瞎話”而不臉紅,他們所說的“特色”和“優越性”就是在社會中實踐中反對“人權”和“言論自由”。

 

【五】 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個人欲望的膨脹;人的欲望和現實生活條件的差距(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5-1》。欲望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揭露宇宙和自然界的秘密,為了探求科學真理,總是刺激著許多學者終生為發明和運用新科技而奮鬥。其中,新動力(能源)和動力裝置的發明和利用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作了重大的貢獻。正是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形態)的質變最終決定了社會生產關係和社會經濟形態的質的改變[1][2] 這是人類善的欲望所產生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但是,好人也會犯錯誤,好心也可能辦壞事,這是人不能正確認識和運用客觀規律和情況所造成的。 

 人類欲望本身就是雙麵刃,它也有壞的一麵,即惡性膨脹。一方麵,人的某些“壞的欲望”的“惡性膨脹”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向壞的方麵更快的發展,它導致國家之間的衝突和戰爭,人與人之間的爭權奪利,宗教種族間的衝突,自然環境的汙染和毀壞等等。同時,過度的個人自由導致了大量的個人犯罪和縱欲、欺詐、慣竊、吸毒等。愈來愈多的社會福利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麵,人的某些“壞的欲望”的“惡性膨脹”也可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推動作用。恩格斯說:“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成了曆史發展的杠杆”。可見,人的某些惡劣的欲望還可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好的效果。動機和效果之所以能產生背離,是因為從動機到效果之間有一個實施過程和距離,由於各種外界因素在此過程中的影響和作用,使人在許許多多的抉擇中發生錯誤,而造成了動機和效果的背離。

5-2》。正是人的“欲望”和“現實生活條件”這對矛盾(差距)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主要動力形態,從而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水平,使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進步轉變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並使現今世界各國分別走向“前資本主義社會”和“後資本主義社會”,[1][2] 這就使人類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然而,現實的生活條件與人的欲望的差距又不可能被消除,甚至隻要人類存在就很難被縮短。反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這種差距不斷擴大,因為人類現實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遠不及人類的欲望的膨脹來得快。但正是人的“欲望”和“現實生活條件”這對矛盾和差距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繼續發展和進步.  

 許多西方的學者曾經認定人們已經變為先進科學技術的奴隸。我認為,,縱然現代社會有不少的人已經變為個人欲望惡性膨脹的奴隸,如權力、金錢、毒品、賭博、性等等,但是科學技術永遠是人類力量和智慧的源泉,而且總是在超越阻力而推動人類社會的前進。人類已經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製造出來了能毀滅人類的核武器,人類文明的發展,定會使人類不可能毀滅於自己製造出來的核武器。人類總會在未來能夠利用製造核武器的技術為自己服務,使社會生產力的水平大大的提高,從而使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更高級的“社會主義社會”。[2]

5-3》。自由資本主義一方麵使人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也使人類的欲望“惡性膨脹”,已成為打開的潘朵拉魔盒,而難以被控製,當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成為壟斷資本主義時,必然會造成不斷的金融經濟危機,而危害社會和廣大民眾。特別是那些發達國家的某些政府首腦和壟斷財團的權、利、名、色欲望的惡性膨脹,對人類危害最大。因此,隻有通過廣大民眾持續不斷的鬥爭,用公正有效的法治和民主製度逐漸反對對“權力”和“金錢”的壟斷,將政府首腦的“權力”和壟斷集團首腦的“權力”都鎖進規定的籠子裏,[2] 才是正途。

5-4》、簡而言之, 西方文明的核心是重。而東方文明(中國文明)的核心是重[3]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生活物資已相當充分,但還不能對社會財富和資源進行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隻有一方麵使社會有更公正有效的法治和民主製度,逐漸縮小對權力和財產的壟斷,同時也使大多數人有正確的價值觀,即使全社會的人的價值觀產生大的轉變,從重轉變為重使東西方文明的不同的“義利”價值觀有效地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才可能使大多數富者作到無驕有禮和守法,使社會中的貧弱者能過有尊嚴的生活,使社會中大多數中產者有合適的發揮其智慧、才能、創造力的環境和機會。也隻有這樣,人類社會才會轉變為更高級更文明的社會,人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發展。這也許就是未來人類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和“世界大同”吧.

 

【六】。有關人性的一些規律。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是鐵律。逐步建立有效的製度反對對“權力”和對“財富”的壟斷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標誌。

 

6-1》。人性和人的欲望都有兩重性,或者說,有兩麵性。“性善”或“性惡”是一個很古老的話題。每個人的人性都是善和惡的矛盾統一體,每個人的善/惡比相差是很大的,其善惡的內容和分量也不一樣。對一個人來說,其善/惡比也不固定,會隨環境和經曆的改變而會改變。人類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互助合作的發展進步是人性中善的發揚。個人犯罪、損人利己、貪贓枉法、腐敗墮落、發動戰爭等是人性中“惡的欲望”的膨脹。所以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然而,可悲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明的發展,到現在為止,人類總的善惡比卻在下降,即善/惡的比值在減小。這就是悖論。為什麽?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富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和環境變得更緊密複雜,但人的智慧和壞手段更加增多,所以人變得更易於巧取豪奪地掠奪和騙取別人和社會的財富。老子對人性的“惡”看的很透,而深感悲觀,主張:“絕聖棄智”。 

  一個人作好事做多了會上癮。同樣,一個人作壞事做多了也會上癮。這就人性的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人做好事做得越多,勁頭越大,越作越想作,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醫生均如是。人作壞事也一樣,從小偷(貪)到大偷(貪),惡習難改,偷竊成癖,欺騙成性,賭博成癮等,惡欲越來越大,手段愈來愈多、勁頭也愈來愈大,絕不會滿足和難以自律,看看那些被揭發出來的貪官汙吏們,有誰是已經滿足了而“金盆洗手”的呢?他們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的。

6-2》。美國華爾街的大鱷們不同樣貪婪成性嗎?現代高科技的互聯網使華爾街的大鱷們坐在辦公室敲敲打打鍵盤就能詐騙到億萬財富。這符合是人性的第二定律:加速定律。老子:“智慧出,有大偽”。貪得越多,動力越大,詭計越多,無利不早起。人生的過程是由一連串的循環或者震蕩構成的。作善事和作壞事有類似的規律,在一個人連連作好事時,如果都適時地得到鼓勵、獎賞或讚助,他就會越作越好,越做越多越大,這就是人性對外界環境的共振效應。相反,在一個人連連作好事時,如果都適時地得到打擊、奚落、失助,他就可能灰心不幹了,這就是阻尼效應。同樣,如果一個人連連做壞事沒有得到外界給予的應有懲罰,而是一路祿燈,他作壞事的欲望就會愈來愈高,膽子就會越來越大,手段愈來愈多,對別人和社會的危害就會愈來愈大。這就是人性的第三定律:共振定律,即一個人的人性會受強大外力的刺激或幹擾而可能會有所改變,或產生倍加效應,或產生倍減效應

6-3》。由上所述,可以得出有關中國反對貪腐的以下簡單結論:

第一;貪腐是人性中惡的一麵,是在其有利條件下(製度和環境)惡性膨脹的結果。任何製度,不管是民主製度,還是獨裁製度,都不可能完全杜絕欺騙貪腐,而隻能減少,並使其危害降低。有效的反貪和監督製度可大大的減少貪腐,壞製度和壞環境則助長貪腐。

第二;中國的普遍嚴重的官員貪腐根源於“黨大於法”,而形成“權大於法”和“官員有權無責,百姓有責無權”。總跟在“一黨專政”。絕對的權力造成了絕對的腐敗是鐵律。簡單的說,要有效地反對貪腐,隻有有效地分權和削權,建立廣泛有效監督。而且隻有上梁正了,下梁才難歪。

第三;中國現在普遍的情況是:官員普遍嚴重的貪腐、公檢法基本腐爛、黑社會在各地猖獗,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反貪的第一步隻能學重慶的薄熙來一樣,在高層堅決反貪的領導下,從“打黑除惡反貪”開始。反貪既要看到產生貪官汙吏的環境和其發財的源頭,也要看到他們贓財的出處。現在,中國90%以上貪腐都與房地產有關,幾乎100%的貪官都包二(多)奶、情人、小蜜。N座房產是他們包養N奶的必要條件。因此,1*。征收房地產稅是暴露貪官受賄的最有效的措施。2*。應該製定條例,重賞揭發檢舉貪官的二(多)奶、情人、小蜜們,因為她們除少數是共犯外,多數是受害者。重賞之下,必有勇婦”。這可能是一條有效地反貪措施。由於人的惡性欲望(貪欲)具有普遍性,我們不應把貪欲作為腐敗必然產生的根源,主要的是應找出讓貪欲得以惡性膨脹的製度性根源,這樣才能製定出有效地反對腐敗的製度和環境。貪官們貪得越多,衝破製度約束的欲望和能量也越大,辦法也越多,對社會和民眾的危害也越大。靠道德和高薪養廉是無法製止貪腐者的繼續貪腐的。

 

【七】。幾點簡單的結論:

 

7-1》。人性中的先天屬性是人的自然屬性,其中自私和“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食色,性也”,說明“食色”是人的最基本的欲望。人有欲望並不是壞事。欲望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甚至一些壞的欲望,比如貪欲、情欲、權力欲等也可能會成了曆史發展的杠杆。“善的動機”不必然會得出“好的效果”,也有可能得出“壞的效果”,因為動機和效果是對立統一的。當然,許多人通過後天的修煉和耳濡目染的熏陶,可能變得大公無私、“損己利人”的超脫,這是人的後天修煉成的屬性。

7-2》。 “自私”和“利己利人”是人性中相輔相成的兩個基本麵,兩方麵合起來形成了“人之常情”,構成人性的主體和中心促進了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進步。反過來,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進步又促進了人性在這2方麵的協調地進步發展。這種良性循環促使人性和社會文明向真、善、美的方向不斷提升。

7-3》。大多數人具有“利己利人”的本性,這是人性的主體和中心的重要的一麵是親情、愛情、友情等是在人的生存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人的本性的另一重要的方麵,是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抵抗外敵的友愛互助合作中的美好經曆在思想感情裏的結晶這種本性在人類還是動物時就儲存在其DNA中,並隨著人類社會和文明的進步發展而逐漸進步。

7-4》、人的性情和欲望有“善”和“惡”的兩重性。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善與惡之間, 有一個絕大多數人所共有的小善小惡、不善不惡、善中無大惡的中性地帶,即正態曲線的中間部分,那就是人的共性,即所謂人之常情。而能夠明顯地顯示出的“善”和“惡”的特性則是處在中性地帶的兩邊外側,或者說處在正態曲線的兩端。所以,一個人的“好壞”、“美醜”、“善惡”、“愛恨”、“哀樂”等等矛盾都統一在其相對應的“中間體”,或者說“中間地帶”的兩端上。比如說,一個人不能時時事事都在為“善”或者為“惡”,他在大多數的時間和地點是處在既“不為善”也“不為惡”或者“小善”“小惡”的中間狀態。

7-5》。因此,私有製、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等是符合人性中的自私自利、個性發展、自由發展等方麵的需要的。而公有製、社會主義、和公正人權民主等具有普世價值的法治民主製度是合乎人性中的互助合作、平等互利等方麵的需要的,即合乎人性中“利己利人”的“共性”所需要的。因此,隻有從人性的多方麵的同時同樣的需要來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法治民主等製度,就可清楚地了解這些製度的進步發展與人性的進步發展是一致的,是合乎人性的進步發展的方向的,而那些不合乎人性進步發展的製度,必然會由於社會文明和人性的進步發展而必定被曆史所淘汰,因為這樣的製度為大多數人所厭惡,就是通常所說的“不合人性”所以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性的發展進步是一致的。所以馬克思說:整個曆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 

 

7-6》。實際上,從人類開始有人與人之間的鬥爭的奴隸社會開始,人與人間的鬥爭就是“爭權”與“分權”、“爭財”與“分財”的鬥爭,經過3000年的鬥爭,到今天尚未有結果,鬥爭還在繼續。這就是人類社會的全部真實曆史。 

 在阻礙社會發展和人性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來自對“權力的壟斷”和對“財富的壟斷”,這是人性中惡的方麵“惡性膨脹”的結果。人類社會發展的今天,在不同的國家,還有嚴重尖銳的“階級對立”、“官民對立”、“貧富對立”和國家間的戰爭,都是由於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製度打破對“權力的壟斷”和對“財富的壟斷”的結果。因此,反對本國和外國的這2種壟斷是各國廣大民眾的共同責任。如果未來的世界各國,都無“權力壟斷”和“ 財富壟斷”的個人、家族和集團,人人都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自由發展,又可以得到公平的財富分配,人性就會發展到更加完美,這種社會也許就接近於“大同世界”和“和諧世界”了,這就是達到了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張洞生: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產關係發生質變的新觀念。AcademiaArena,  

 2009;1(3),http://www.sciencepub.org/academia/0103

[2]。張洞生:用正確的社會發展觀解釋:什麽是現代化?什麽是社會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

 的初級階  Academia Arena, 2010;1(3), 

 http://www.sciencepub.net/academia/aa0103

[3]。張洞生:為什麽近代科學的萌芽未能發生在舊中國而是發生在文藝複興後的歐洲?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對“人性”的一些看法
  • 丁抒:文革中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1】三千萬人被鬥,五十萬人死亡
  • 丁抒:文革時清理階級隊伍【2】。三千萬人被鬥,五十萬人死亡
  • 文革中“清理階級隊伍”【3】.三千萬人被鬥,五十萬人死亡
  • zt; 文革廣西大屠殺紀實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