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10日,劉建修因“郵電案”被捕,押入台灣保密局看守所“南所”。剛入獄時,他被關進一間狹小、陰暗的牢房,裏麵已有兩名囚犯。其中一位年紀較大、體型略胖、圓臉、幾乎剃成光頭的中年人,正是後來被他確認的吳石將軍。起初,劉建修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隻覺得此人沉默寡言、舉止斯文。
隨著日子推移,劉建修漸漸注意到吳石與一般囚犯不同。他極為安靜,白天大多時候都坐在靠窗的光線處看書。據劉建修回憶,吳石常讀的書有《中國文學史》《中國史綱》《世界史綱》等,顯得學識深厚、思慮深遠。在那樣壓抑的環境中,他仍然保持著一種儒雅的氣質,待人謙和,從不隨意發言,對人禮貌而有分寸。
然而,外表的平靜掩蓋不了獄中的殘酷現實。吳石經常被帶去審訊,常是一整夜未歸。劉建修記得,有一次吳石被押出後,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抬回牢房,渾身是傷,皮膚青紫、雙腿腫脹。據說他在刑訊中被打瞎了一隻眼睛。即便如此,他從未向人訴苦,也沒有表現出屈服的跡象,隻是靜靜地靠牆坐著,繼續翻閱手中的書本。
在麵對審訊時,吳石展現出非凡的鎮定與節製。根據劉建修的回憶和後來偵訊人員的記述,吳石起初曾試圖以“參謀次長”的身份顯示威嚴,但當意識到局勢已無轉圜後,他轉為平和而誠懇地說明自己的經曆。他在被問及他人時極為謹慎,從不輕易牽連別人,甚至常替他人辯解,試圖減輕他人的牽連。偵訊官員稱,他是“最難審的一個人”,即使嚴刑逼供,也無法讓他徹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