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主動捐地的是地主二代,費文典這類,接受了新思想,又沒有經曆土地積累的艱辛,"崽賣爺田",他們從沒覺得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
但寧老財,包括寧秀秀,從來沒有離開過那個村那片土地,哪去接受新思想?
======
貧下中農和地主的對立一直延續到七八十年代,文革結束。地主的後代已經都不是地主了,依然被歧視批鬥,成分高找不到媳婦,聽家裏親戚老人說,城裏小學生下鄉學農,幹活累了,就安排活動鬥地主。 叫來村裏的地主兒子低頭站著,小學生們就學著老師教的批鬥他,再高呼"xxx萬歲"。。。。地主和他們的狗崽子是招之即來挨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