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發生在廣東汕頭的“**807**”特大騙稅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危害最深的**騙取出口退稅案**之一,涉案金額高達**323億元**,騙稅金額**42億元**,震動中央,直接促使國家出口退稅政策改革。
---
### **案件背景:出口退稅政策被鑽空子**
1990年代,為鼓勵出口,國家實行**“先征後退”**政策(即企業先繳稅,出口後再申請退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政策,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偽造出口單據等手段,瘋狂騙取退稅。
**汕頭潮陽、普寧**成為騙稅重災區,當地形成**“供產銷騙稅”一條龍**”的犯罪網絡,甚至部分政府官員、執法人員涉案。
---
### **案件爆發:中央成立“807”專案組**
2000年,國務院接到舉報線索,發現汕頭等地存在大規模騙稅行為。
- **2000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決定成立“**807工作組**”,由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監察部等部門組成,赴汕頭徹查。
- 工作組由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崔俊慧**帶隊,調集全國**300多名**稅務、公安精英,秘密進駐汕頭。
---
### **犯罪手法:瘋狂騙稅,官商勾結**
犯罪團夥主要手段包括:
1. **虛開增值稅發票**:成立空殼公司,大量虛開發票,甚至出現“**一張桌子就是一家公司**”的亂象。
2. **偽造出口單據**:虛構出口貿易,用“**買單出口**”(購買他人出口信息)騙取退稅。
3. **賄賂執法人員**:部分海關、稅務、銀行人員被收買,提供“保護傘”。
4. **暴力抗法**:部分涉案人員威脅、恐嚇調查人員,甚至試圖縱火破壞證據(但“火燒專案組”一說無官方證實)。
---
### **查處結果:震驚全國,嚴懲不貸**
- **涉案金額**:323億元,騙稅42億元。
- **抓捕人數**:涉案人員**1000多人**,其中**30多人被判死刑或無期徒刑**。
- **官員落馬**:包括汕頭市原副市長馬紅妹、潮陽市國稅局原局長林鎮權等**數十名官員**被查處。
- **企業整頓**:汕頭上千家“皮包公司”被取締,當地經濟一度受重創。
---
### **案件影響:政策改革,重塑經濟秩序**
1.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國家改革退稅機製,加強監管,推行“金稅工程”堵住漏洞。
2. **汕頭信譽危機**:該案導致汕頭企業信譽受損,招商引資困難,經濟多年低迷。
3. **全國性打擊騙稅行動**:此後,國家持續開展打擊騙稅、虛開發票等專項行動。
---
### **案件反思**
- **監管漏洞**:政策執行中的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暴露了早期稅收征管的不足。
- **官商勾結**:部分公職人員涉案,凸顯權力監督的重要性。
- **經濟代價**:汕頭因該案付出沉重代價,直到近年才逐漸恢複營商環境。
該案被寫入中國稅務、經濟犯罪偵查的典型案例,成為**中國打擊經濟犯罪的重要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