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創建的東壁全球科技文獻數據平台(官網:www.dbdata.com)於2025年7月2日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正式發布,標誌著中國在科技文獻服務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打破西方長期壟斷格局。以下是核心信息整合:
平台核心亮點
- 完全自主可控
-知識產權:由中國科研機構100%自主研發,從數據采集、加工到評價體係構建均基於自主技術鏈。
-安全屏障:規避西方數據庫潛在斷供風險,保障科研數據主權。
- 數據規模與覆蓋
-文獻總量:收錄全球近9000萬條高質量科技文獻元數據,覆蓋期刊論文、會議報告等多類型資源。
-評價體係:采用中國自主學術評價指標,打破西方主導的文獻評價標準(如SCI、Scopus)。
- AI智能賦能
-學者成果解讀:用戶可用自然語言查詢學者研究方向、核心貢獻及學術影響力(例:“比較A/B學者的研究差異”)。
-綜述自動生成:基於指令一鍵生成領域動態綜述,將文獻分析耗時從數小時壓縮至分鍾級。
- 普惠開放政策
-免費功能:基礎服務(文獻檢索、引文分析、數據追蹤)麵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
-進階服務:未來或推出付費高級功能,但核心科研支持保持零成本。
打破壟斷的戰略意義
- 終結西方主導格局
-曆史痛點:此前全球科研依賴Web of Science、Scopus等歐美平台,年訂閱費超萬元且存在數據準入限製。
-國產替代:提供零成本替代方案,降低發展中國家科研門檻。
- 科研全流程支撐
-全周期覆蓋:覆蓋問題提出、背景調研、實驗設計到成果推廣全環節。
-效率革命:AI功能大幅提升研究效率,加速科研創新循環。8
- 國家戰略響應
-政策銜接:落實2023年“科技儀器設備、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部署。
-國際競爭:延續國產九價HPV疫苗(馨可寧®9)打破進口壟斷的邏輯,推動技術自主與普惠民生。
? 挑戰與未來方向
-數據生態完善:需擴充非英語文獻及小眾學科資源,提升全球覆蓋率。
-功能迭代:專家建議增加多語言翻譯、跨平台數據互通等進階服務。
-行業影響:或倒逼西方商業數據庫調整定價策略,推動全球學術資源開放共享。
總結
東壁平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全球科研生態的“平等化引擎”。其“免費開放+AI智能+完全自主”模式,為發展中國家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脫離壟斷枷鎖的工具,標誌著中國從知識服務的“跟隨者”向“規則製定者”跨越。未來若持續優化數據廣度與功能深度,有望成為繼知網、萬方後全球科研的第三極基礎平台。
注:平台已於2025年7月2日上線,用戶可通過官網免費體驗基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