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文化程度太低會導致什麽情況?
除了演戲時候無法理解劇本和人物外,
還會反向導致劇組整體文化水平降低。
現在影視行業,流量地位畸高,一個二個認字都費勁
導致文本內容追求極致的低門檻,同時為了圈錢,一般又要追求“高級”效果
內容低門檻+效果要高級,導致,現在的劇,大多都是台詞極短極少的,因為多了就露怯了。
那麽要不露怯不尷尬,還會反向篩選其它工作人員,比如編劇
舉個例子(大部分來自真實生活)
劇組開機演員讀劇本,很常見的四字成語都不會念
一個古裝劇,演員把“重蹈覆轍”念成“zhong(停頓)tao覆che”
讀錯的那位還沒來得及尷尬,就被馬上被“保護”
因為演員地位高啊,想拍演員馬屁的馬上就會跟上:劇本台詞寫的太差了
然後好嘛,導演馬上居高臨下把編劇罵一頓
也不是隻有編劇有這種經曆,其它工作人員也一樣。
文化程度稍高一點會令其它人尷尬和痛苦,自然就會被換掉
當然,如果文化程度雖高一點,但服務精神更高的,就會獲得一些“來之不易”的機會
比如,我知道現在有個流行的職位,在劇組有時被稱作:現場編劇;有時被稱作:表演編劇
負責做什麽呢?就是專門負責給演員講劇本
演員看著字太多難受,這位就會連說帶演給大咖講一遍,大咖要是有意見,就得發揚服務精神哄起來
“X老師,我覺得您說的特別對,編劇老師可能寫的時候確實沒有考慮到,就算是古裝戲,也不可能講這麽複雜的成語的,要不這樣吧,咱們簡單點,把重蹈覆轍換成一個“老調重彈”呢?”
……
“啊?不夠含蓄唯美啊?對對,您說的對,是應該凸顯和男主的關係,那麽“梅開二度”您覺得怎樣?”
……
“對對,是這個味道,還是您改的到位”
……
“是,確實,咱們這個編劇老師的水平確實有限……沒辦法,劇組上下都不滿意……導演跟ta聊好幾回,人都聽不進去,沒辦法”
——然後播出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28人編劇團隊,誰把大咖哄的開心,誰就在最前麵。
一般來說,前麵三個編劇名額,會分別來自一號演員、導演、製片人的“團隊”
我們就說哈,
影視院校表演係這個錄取線,這麽低真的不合理啊!
理解人物、閱讀劇本都需要邏輯能力和一些起碼的文本創作能力,可以文理科略低,但是低到2、300分就不合理了呀!
這個分數,怎麽理解劇本?怎麽理解人物?
選出了這樣水平的演員,再選出個300多分的導演,那最後,就整個組平均都是不足400分的,拍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