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7568768053/5167664717890468
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講,什麽才算是美的?
不一定要很精致,因為真實世界裏多的是淩亂不堪和簡單隨意。
不一定要很奢華,因為每個人也見過太多破敗蕭瑟和平凡不顯。
重要的是,讓整個場景能為劇集和角色服務,能跟著劇裏的人一起呼吸,成為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你能在人生若如初見裏看到奢靡中帶著沉沉暮氣的清廷,能看到泥濘破敗的行刑場,能看到平整幹淨的日本街道,也能看到透著微微暖光的一間小屋。
你還能看到一個宗室子弟熱鬧光鮮的大婚,能看到燈火不滅的熙熙攘攘,能看到紛亂戰火後的狼狽不堪,也能看到一群年輕人擊節而歌,越過曆史的罅隙來到你麵前,告訴你當初的他們在麵對一個紛亂的時局,是如何做出了各自的努力。
它什麽都有,追求的不是表麵的光鮮,而是去遵從內在的敘事邏輯,給你呈現一個相對真實的“那時候“。
我很喜歡婁磐指導的一個說法,他說“它的確是在某種程度上複刻了那一個瞬間“。
像人生若如初見這樣的曆史劇,做功課是必須的,在新舊交替的清末,同時存在著太多種服裝,文化,建築,造型。
但這依然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對於一部電視劇的創作來說,涉及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更遑論講述一段一百餘年前的故事,時間的鴻溝把認知的難度上限拉高,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避免地難題。
查資料,翻史書,去證實一些藝術構想,同時去證偽一些不存在的過度加工和腦補,嚐試著去“篩選”真實,這當然很重要。
但讓美不止囿於“美“這個字,而成為一種與劇共存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人生若如初見厲害在哪裏。
它自己都說得很明白,風,物,影。
曆史之風,固有之物,明暗光影,呈現詩意寫實的質感。
這很難,也很聰明,更是一種屬於人生若如初見的獨特的美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