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1850824382/5167649567804733
其實能理解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無端對《人生》這部劇進行圍剿。除去所謂的粉圈恩怨外,更多的是當下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維模式已經被快餐化碎片信息文化給侵蝕了。在他們的觀念裏,評判一個人、一部作品的方法很簡單:看看是不是絕對的好、看看是不是絕對的壞。而他們拉踩《人生》的行為也很簡單:都來看《xxx》吧,雖然《xxx》裏的角色也是非典型角色,但他從一開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好人,沒有《人生》裏的男主梁鄉這麽不堪。
主角不能幹壞事,這樣會被罵是抹黑好人的形象;反派不能幹好事,這樣會被罵是在洗白他的動機。當所有的討論拋開時代背景,隻能圍繞現代思維下的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來展開時,那麽這個人就已經喪失了辯證地看待事物的能力。現在影視作品裏精致的空殼太多了,角色失去了血肉與靈魂,不過是一群被套上現代理想思維的、很會喊口號的機器罷了。一時之間好像所有創作者都開始害怕,害怕自己筆下的人物會犯不可被原諒的錯而被觀眾追著罵。於是,上一秒角色的行為偏移了既定的正確軌道,下一秒就會花費無數筆墨為這個“錯誤”找到一個合理的借口。他們把這種無腦的套路稱為“反轉”,讓觀眾稱讚這個角色“複雜有深意”、“不像表麵看到的那麽簡單”,簡單粗暴地剝奪了角色作為“人”會犯錯的權利。
而對於《人生》這部劇,它所牽涉的這段曆史太過沉重,導致它的劇情裏注定會包含了大量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鮮血淋漓的錯誤。作為看客,不要害怕去以多元的角度解構、重讀這段曆史,而是要害怕不敢從另一個更真實的角度平視這段曆史和所經曆的傷痛。正視那些被時代的局限性而禁錮住思維的角色,把他們當成有血有肉的人去看待。不要把自己當成上帝,也不要把角色當成標簽。
有時候會覺得人生這部劇生不逢時,播出在一個輿論環境越來越二元對立的今天;有的時候又覺得它來的時機剛剛好,猶如一顆石子落入波瀾不驚的湖麵激起千層浪。畢竟,這樣的劇最怕的就是沒有爭論——有爭論才有觀點的輸出、思想的碰撞。引人深省,這才是這部劇播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