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7452068877/5148835661218553
#人民網評古偶失靈#【人民藝起評:古偶失靈?大膽突破才能真正“重生”】前有《狐妖小紅娘·月紅篇》《顏心記》《春花焰》《珠簾玉幕》,眼下是《掌心》《似錦》《雁回時》,後麵還有不少待播劇……古偶劇高頻上線,讓觀眾目不暇接。不過,這個曾經火熱的賽道,如今聲量日漸冷清,一些早早被寄予厚望的“古偶大IP”未達預期。一向被視為“爆款製造機”、擁有龐大受眾群體的古裝偶像劇,為何失靈了?
曾經,“網文大IP+流量明星+成熟班底”的模式,是古偶劇屢試不爽的商業密碼。2022年,在全網正片播放表現網劇榜上,有七部古偶衝進前十。彼時,古偶正是影視劇廝殺的主戰場。
近年來,古偶爆款題材從仙俠玄幻逐漸變為“大女主穿越複仇”,湧現出不少現象級爆款,也捧紅了多位明星主演。但也要看到,不少古偶存在一味套“爆款公式”現象:服化道是流水線的;敘事模版大抵是雷同的,“天崩開局”將“美強慘”刻畫極致,虐戀複仇一路大開“金手指”。不但並沒有交出滿意答卷,甚至連演員陣容都重複率極高,頻頻上演“換乘戀愛”,隻能換得審美疲勞。綜觀古偶現狀,或許“難以創新”是諸多製作方的痛點。
可以看到的,一麵是古偶市場內部激烈競爭,劇本不夠紮實與流水線作業出品快,同質化嚴重;另一麵則是其他賽道的“細糠”做大做強,吸引眼球。
就以2024年為例,《山花爛漫時》《小巷人家》等現實題材破圈,《我的阿勒泰》《繁花》等憑借精細製作圈粉,再次印證了“內容為王”的鐵律。同時,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超過6億人,日均觀看時長達到72分鍾。這都在分食古偶市場,古偶麵臨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局麵。
觀眾的審美也在悄然變化,需求也逐漸進化升級。當下的觀眾不再滿足於“工業糖精”式的情感投喂,點到為止即可,而需要更多的是直擊內心的情緒價值、更多超出預期的驚喜體驗。
翻看近年來評分、口碑較高的古偶劇,可以發現它們的秘笈不僅在於精致的服化道、唯美的構圖,更在於主線敘事與質感提升,在於其中包含的真摯情感、家國情懷、勵誌成長等內核。有沒有頂流無所謂,喜劇或悲劇也不最重要,有朝代背景還是架空也無所謂,關鍵是能否拿出“不糊弄”的態度,呈上“不雷同”的創意,製造“不一樣”的觸動。
不過也不必過於悲觀,有裂隙的地方,陽光才能照得進來。行業轉型的信號,已經在顯現。有的古偶劇正在摸索如何更好成為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載體,以文化質感提升作品辨識度;有的古偶劇大膽啟用新人導演與非流量演員,當劇作被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是其迎來新的生機的時刻;有的古偶劇不斷試水融合不同元素,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以現代人的情感共鳴為錨點,重構古裝敘事的價值內核。
“再拿以前的東西,糊弄不了觀眾。”古偶市場的未來並不在於摒棄工業化,而是要升級工業化。2025年有不少新作待播和開機,能否逆轉頹勢,用數據說話。打破唯流量的禁錮,重拾講好故事的初心,真正走出“千劇一麵”的困境,才能迎來“重生”的不同結局。#短劇陣容這麽頂了嗎##古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