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我們的交流,因為李誕而發生不快。估計,我對他的極度不認同而導致。李誕其實就是虛無主義者,名言就是,人生不值得。詩人顧城的一句話很打動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可惜他也是死於虛無)
李誕的觀點就是,人生不值得,我們就該戲謔之,凡事大可不必認真,找樂子而已。我們要警惕這樣的虛無。
樂子有錯麽?沒有錯。但人生值得。為何愛情神話也好,好東西也好,更是繁花中的,諸多的人生不值得的故事,說明什麽?人生當真不值得?我不認同這樣的虛無。電影作品有自己的使命--你的底層邏輯在表達什麽?而不是一堆正確的觀點。好的作品,不僅故事要好看,還要有暖人的底色,哪怕是黑暗的,還是要令人不因此放棄追求光明的希望,而不是,碎片的樂子,樂子的碎片。
回到標題,平凡的生活為何難駕馭?是什麽阻礙了我們去駕馭?是認知麽?我們為何有這樣的認知?我們是否需要力量,走出這樣的認知?哦,又看了一遍,說是平凡的生活片難以駕馭,更喜歡輕鬆詼諧搞笑的方式,類似脫口秀。脫口秀我也喜歡看的。但我的確不喜歡李誕的方式。 不論他的脫口秀多麽好看,底層邏輯是,人生不值得。我的底層邏輯是,人生很值得,人生有意義。
平凡的生活片,諸如那部日本片,完美的日子。非常好看啊。它的底層邏輯,人生是有意義的,而這個意義不一定非要去樂子裏找。樂子本身沒有錯,但如果樂子的另一麵是毀滅,是虛無,那才是真正的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