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我肯定給滿分。無論是作品,演員或是人物,熒屏上的秦川,抑或是劉忠義本人,我都是給滿分。已經足夠好,很難再被超越。真實、接地氣、富有理想和同情心、有使命感、有能力、有韌性…還能如何?
今天早上,看完最後一集,我和先生都落淚了。無論從哪個視角,他們做得都足夠好。如果說有什麽值得探討的,就是秦川對人性的困惑。
他說,白銀案的罪犯,令他有了 PTSD,也令他對人性產生了懷疑,這個世界上,怎麽可能有這麽殘忍的人。
做心理工作有些年了,接觸過不同流派或是理論。有說精神疾病是天生的,如同罪犯的誕生。我是持不同看法的。我認同,基因因素固然有,但成長的環境是決定性因素。對我幫助最大的,是 Erikson’s Stages of Development. 孩子一出生,甚至在母胎裏,就在感知這個世界。0-2 歲甚至奠定,他們對這個的善意或是敵意。
我對一切的罪犯的同情,甚至是理解,來自我的人生閱曆,後來自然是我的工作。我曾經看過不少戰爭片,尤其是二戰片。“朗讀者”等影片,包括它的小說,讓我對納粹群體或是個體,有了進一步的感知。誰都不是天生的罪犯,包括希特勒。我還去看了希特勒傳記。三大本。
是的,同情和理解不代表他們的行為是正確的,或是,他們就不為此接受懲罰。但如果不能從根上去感受,去認知,去行動,去避免,這個世界永遠太平不了。
我在中國做過若幹年,反對虐待兒童的工作。純義務的。起初,我不理解那些家暴乃至虐殺兒童的親生父母們,到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他們自己也是受害者,有著或許更悲慘的童年。我認同,若想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我們必須要善待兒童/未成年人,善待一切的弱勢群體。
看那個白銀案罪犯,他的祖上或許還是名門,他幼年曾被父親嚴厲管教。他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內心很驕傲。隻可惜,太窮了。 說是他妻子生孩子時,吃得最好的,是鄰居送過來的兩個饅頭。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讓老百姓過這樣的日子。這也是為什麽,我是民主黨的擁躉者。不是每個個體都有能力自力更生的,尤其是那些幼年的孩子。
扯遠了,回到主旨,什麽是人性?我以為,本質上,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麽後來成為不一樣的彼此,我還是認定,是在他/她成長的路上,遭遇到多少的善意,包括來自父母的。還是,他/她必須什麽都要自己去掙?包括被尊重和被善待?
從這一點上看,我是很不認同,秦川拒絕看守遞牛奶給罪犯。那你為什麽要帶去呢?哦,你才是那個生殺大權的定奪者。他必須要表現出懺悔,才配喝這個牛奶。以白銀罪犯的人格特質,He can never be shifted or reshaped by being treated that way. 從這一點上看,困惑著人性是什麽的秦川,其實是不懂人性的。
但影片最後,又開放性的,給了那個殺死警察的罪犯,寬恕和原諒。這是令我動容的,令作品,也是人性得以升華。
非論文,一點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