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搬運
李娟從小失去父親,被外婆帶大,李娟出版了第一本書《九篇雪》之後,熱心的讀者賀姐,幫她找了份辦公室的工作,當阿勒泰宣傳部的檔案管理員,
她就在阿勒泰宣傳部後麵200米,租房子,把外婆從牧場接下山來,祖孫倆相依為命,李娟最後為外婆養老送終,外婆活到96歲,
李娟30歲時,繼父又中風,母親在牧場開的小賣部,也隻好關門下山了。李娟也辭去了阿勒泰宣傳部的工作,專職當了作家 ,其作品,發行上百萬冊,這對散文類素材,簡直是奇跡。50年內,不會有第二個這樣的作家。
李娟鮮活的散文,真真是讓那些搞文字的家夥們,都感到絕望
“但也是真實的自我,不能剝離開來”
微博搬運
我看過李娟的書差不多七八本、比較出名的幾本書我基本上都看過了。李娟的散文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詩意、詩意中有思考、思考中有人間煙火、人間煙火中有流年歲月。
她的作品大都是生活散文、筆調悠長、平和且恬淡。她寫自家在新疆戈壁的生活、那跳蕩的生機與詩意、兼具深情與克製的日常記錄。她也記錄草原遊牧民族、在戈壁草原的春秋牧場、廣闊喧嘩的冬庫爾夏牧場、幽深蔥蘢的高山草原吾塞牧場上的生活、原生態地為我們呈現牧人和羊群的命運。
讀《我的阿勒泰》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輯最後那篇《木耳》、應該說更能代表李娟想要的意境、裏麵有空靈的幻想和詩意的描寫、有李娟喜歡寫的搞笑、有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甚至還有一種拉到高視角看出史詩的味道。
李娟的書、讓我們抵達即將被現代文明解構掉的原生態生活與文化。這些故事、寫得很好看、因為遠離我們的想象、所以即便描述的是日常瑣碎、亦讓我們感到奇幻有趣。
李娟的文字很樸實、沒有什麽華麗的辭藻和生僻的漢字。我們隻需要靜靜地看、細細地感受。正像她所說:大地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萬物的生長啊 。
#李娟##帶你漲知識##文學有得聊#
周依然有點像青年李娟
我們看影視劇,人物,評論,當和陌生人產生共鳴時的開心和激動,都是在尋找自我。
我們去看煙火好嗎
去 去看那
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
夢境之上如何再現夢境
讓我們並肩走過荒涼的河岸仰望夜空
生命的狂喜與刺痛
都在這一刻
宛如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