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裏少見聊到“南來北往”,閑著也是閑著,浮光掠影地聊聊看完前麵18集的一些觀感,拋磚引玉,為免劇透,不涉劇情,隻聊個人的觀感。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綠皮火車比較陌生,但相信八十年代坐過綠皮火車去上學的壇友,都會對那段經曆刻骨銘心,“南”劇前麵幾集比較真實地還原了那段曆史,至少比較貼近我遙遠記憶中的坐車經曆,擁擠、嘈雜,但苦中有樂,那時候,我坐京廣線南段,廣州火車站,乞討、扒手、搶包、騙子…,應有盡有,可能要比劇情更豐富,更精彩。
劇中幾個主要人物,如師傅馬叔,徒弟王新,火車播音員玲兒姐,鍋爐工牛大力,性格鮮活各異,小衝突不斷,大矛盾沒有,尤其是馬叔與王新,從師徒開始搭檔時的緊張關係到師徒抓持槍罪犯時的默契配合,既有令人提心吊膽的時刻,也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場景,個人覺得,相比之下,飾演馬叔的演員丁勇岱,不愧為老戲骨,表演更老到,更收放自如,將對徒弟內心喜愛但又恨鐵不成鋼的複雜感情,表演得淋漓盡致。演徒弟王新的白敬亭,似乎已是一顆星了,表演比較賣力,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麽,沒有讓我有一種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的感覺,但對戲份不多的蔡小年,我就有這種感覺。
相比“繁花”和稍前的“人世間”,感覺“南”劇更有地域和曆史的普適性,東南西北,不管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隻要在那年代坐過綠皮車,都能身同感受,拉近與劇中人物的距離。
才看完18集,希望以後的劇情更精彩。這類年代劇,不期望像諜戰劇那樣跌宕起伏,但能喚起人的回憶,能津津有味地嚼一遍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