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當《夢中的那片海》開拍的消息傳來時,我就聽到了一些聲音稱《血色浪漫》是大院年代劇的經典之作,無可超越。這個帶有一抹悲情的劇名也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夢中的那片海》開始熱播,自然而然地引發了人們對同類型作品的比較。由於《夢中的那片海》與《血色浪漫》在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上有相似之處,因此《血色浪漫》頻繁被提及。出於好奇,我做了一些關於《血色浪漫》的功課,並認真地觀看了幾集劇集。
雖然兩部劇在表麵上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它們存在本質上的區別。《血色浪漫》是一個沉重的青春故事,主人公鍾躍民堅持不斷探索自我,卻又始終被“自我”束縛,追求無拘無束的情感。劇中的人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隨波逐流,任由命運擺布,可以說有些頹廢,而人物的結局很令人唏噓。鍾躍民對待感情的態度讓我想起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電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這部電影也講述了一個感情浪子的故事。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消極的故事。至於小說《血色浪漫》的作者是否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就無法得知。悲劇一直被推崇為最崇高、最深刻的美,因為雖然帶給人們悲痛,卻能使人將悲痛化為力量,實現升華。然而,在《血色浪漫》中,我無法感受到這種悲劇美。
相反,《夢中的那片海》是一部緊跟當今潮流的勵誌年代劇,注重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劇中的主人公肖春生是一個追逐夢想的年輕人,在充滿起伏和變革的歲月中展現了堅持追逐夢想的勇氣。劇中的年輕人們都經曆了許多曲折,但他們始終保持初心,在追尋幸福的道路勇往直前。這部劇以當代人的視角回顧那個激情澎湃的時代,吸引了許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許多人與家人一起追劇,年長者向年輕人解釋劇中那個年代特有的情節和元素,這給人帶來了溫馨的感受。此外,也有許多人也放下偏見,加入到《夢中的那片海》的追劇大軍中,享受其中帶來的愉悅
如果我們把《血色浪漫》比作一群年輕知識分子吟唱的一首悲傷年代流行歌曲,那麽《夢中的那片海》則可以被看作是一眾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奏出的時代交響樂。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演員們對完全相反的兩種主人公特質的詮釋吧。劉燁在扮演鍾躍民這個角色時,出色地展現了放蕩不羈、無所顧忌和充滿痞氣的那部分特質,痞壞的他對女性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力,非常精彩。這也難怪當時的不少觀眾將這個痞壞的鍾躍民視為心目中的"永遠的鍾躍民"。而肖戰則在飾演肖春生時展現了痞帥的形象。肖春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北京青年,他既是個好哥哥,又是個紳士,他尊重女性,對愛情專一。盡管他爭強好勝,表麵上個性張揚、桀驁不馴,但實際上他是接地氣的一個陽光暖男。他明白事情的輕重,懂得進退。他的痞隻是外表,而本質是真誠。痞隻是個人英雄主義給他披上的外衣,他並不斷地在炫耀一些並不屬於自己的痞和狠勁。肖戰對劇中人物設定的把握非常準確,他的演繹恰到好處。在鬥氣溜冰場撩妹與賀紅玲的冰上華爾茲雙人舞場麵中,肖春生展現出了拽而瀟灑的氣質,以及邪魅勾人的笑容,將痞帥形象展現得浪漫又迷人。此時,彼此在眾目睽睽下滑進了對方的心海裏,觀眾很難不被痞帥而真誠的肖春生感動,為演員的精彩表演喝彩。如果覺得他在這個時期的表演過於正麵和不放鬆,實際上是帶有偏見的,和在大院劇中主人公形象固有化的負麵印象,以偏概全有關。
在我看來,《夢中的那片海》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它打破了以往的經典模式。在了解了《血色浪漫》之後,我更加感激《夢中的那片海》的全體創作人員,他們為觀眾奉獻了一部真誠的作品,劇的年代感強,劇中人物形象立體豐滿,鮮明而獨立,每個角色都擁有獨自的魅力。 演員們演繹精彩,故事邏輯性很強,情節緊湊。盡管目前隻播出了四分之一的劇集,但我對它能否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經典非常樂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祝大家追劇愉快!
附網友評論:多情瀟灑的浪子鍾躍民和專情仗義的俠客肖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