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總體貧窮凋敝,交通不便,交流困難,農村更甚

我那個時候上大學,一半同學來自農村,即使是傳統上較為富庶江南農村來的,也都是很窮的。很多寒暑假沒錢回家,要到附近的火車站找活掙飯錢。重視教育的地方還好,通常學校老師比較負責任,老師親自發放通知書,也是學校評比的依據。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也有,一位同學講過,她的通知書縣上郵局說都是公社拿走了,她幾次上公社去要,都被搪塞說可能有?再找找。最後看她不開竅,說讓你大哥來。和本家大哥說了,才明白這是要求上貢的意思,送禮才拿到。另一位男同學,他小村距離縣城三十多裏泥路,平時要幾天(可能一周)送一次信都放在隔村的隊部裏。到了夏季大雨洪水,常常個把月郵路隔斷。收音機的聲音斷續恍惚,主要靠當時還管用的農村高音大喇叭輾轉傳遞些信息。當時眼看期限要到,他本家有輛自行車,農村用的那種加重自行車,一個會騎車的哥哥帶著他冒險淌水去縣城,才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回來兩個人都累癱嚇壞了。

那個時候檔案都是紙質的,沒有複印機,公章粗糙。直到後來我們那撥紛紛出國的時候,被學校單位卡脖子的拿不出成績單檔案開不出介紹信的拿不到僑屬證明的,都頗有用蘿卜章蒙混過關的。主要是想說,條件匱乏的時候,這種事完全可以想象的;那個時候上了大學就是跳出農門,從此成了國家幹部的機會。村裏負責人說了算,截留頂替不難,收益又這樣大。到了學校交了材料就行了,都是同學,誰會想到有頂替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