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鴒想帶兒子出頭,把小說改成這樣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59900761/?_dtcc=1&_i=51256014sp4XXA
2022-02-12
這劇是 王海鴒 和她兒子一起寫的,合理懷疑是 王海鴒 搭架子,她兒子主筆寫細節。
談周秉昆
北青報:雷佳音扮演的周秉昆一生紮根在底層,但電視劇觀眾可能更期待一個最終“逆襲”的男主角。您覺得讓一個令人“意難平”的角色統領一部將近60集的鴻篇巨製,他的獨特價值或者可愛之處究竟在哪?
王海鴒:周秉昆的終極生活目標就是把他的小家搞好,他為父母、妻兒付出的最多。盡管他也有大段的委屈哭訴,“就我最沒出息”——現在主流價值隻認可塔尖上的人,不認可凡人,他也受這種觀念影響,認為大哥是會為老百姓謀劃的人,大哥是關心大家,而關心小家的自己不能做大事,自慚形穢。但事實上是他的性格決定了命運。
我覺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小家,關心大家,或者你不關心大家,但是你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這才是儒家文化,中華道德文明的一種傳承,過去我們有點偏了。
我個人認為,以現在我們國家的開放程度,周秉昆的價值觀應該被大家所接受,而且所有活得挺滋潤的普通人,應該從中得到撫慰。不是所有人生都要開掛,那樣畢竟是少數,我們都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個。平凡人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裏?不見得是為人類做了多少貢獻,我為我的小家做了貢獻,等於為大家做了貢獻,沒有小家就沒有大家。
雷佳音演的很好,我相信他的這種質樸、可愛,會使收看這部劇的觀眾欣慰。誰都願意看英雄,但我認為人是相通的,平民寫好了,寫出人性深刻的東西,與觀眾的關注對接,也會得到認同。
談周蓉
北青報:一個是自由獨立女性,一個是傳統賢妻良母,您何如評價宋佳和殷桃扮演的兩位女性角色?是將其作為對照來寫的嗎?
王海鴒:沒有做對比,這兩個人物宋佳扮演的周蓉屬於改編比較大的,但是沒有顛覆。小說她到法國十多年,在戲劇結構上單獨描寫她在法國,技術上通不過,再有行為我也不認同。還是把底色調整一下,作為正常的知識分子去寫,稍微有點任性、傲驕。有一個劇情是因為要分房子,周蓉給別人送禮,結果人家收了禮沒有給她分房子,她跑回去把禮物要回來了。這種人物現實中特別多,我姐姐也是這種人,她也是為了她兒子送禮,後來又要回來了,她說不能“助紂為虐”。這種人挺好寫,寫周蓉不費勁。
談鄭娟
“鄭娟”這個角色距離王海鴒的生活最遠。“我平時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傑出獨立的女性,但像鄭娟這種一輩子沒正式工作過、全心全力隻為家人活著、對愛情又如此剛毅勇敢的女性接觸得太少了,我盡可能地去體會她,但仍然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殷桃在拍攝過程中,曾不斷地給我發微信留言,和我講她對這個角色的看法和建議,我覺得她說的都很對。演員有一個長處是:會全情投入地關注自己飾演的角色的人物線。而一個好演員全情投入後,是會對人物感同身受的。這是她作為演員的天賦。鄭娟這個人物在劇本創作上難度是最大的,最終這個人物能寫的很好,我們也是在共同創作。
王海鴒老師回憶到,與導演進行商討後便對鄭娟的角色進行了調整潤色,她說:“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殷桃看完劇本,在微信裏告訴我:‘王老師,太好了,我現在就要去演。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演好戲。’”
談馮化成和蔡曉光
“馮化成之前在劇本中是很單一的‘渣男’人設。但在後來與演員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人物的處理太單線條了,過於簡單粗暴。我們不是不可以寫壞人,但我不認同人生來就壞,它得有軌跡有過程。我不喜歡寫沒有道理的壞人,我希望壞人的角色也很立體,也存在讓人共情的地方。”
在原著小說中的周蓉、馮化成、蔡曉光這一組三角關係,王海鴒老師對其進行了調整,用她的話來說——“調底色”。如果說之前的底色是鋼鐵的鉛灰色,那麽改編的時候,王海鴒老師希望把故事的底色調得明亮一點,是給人以希望的。
“蔡曉光這個角色在原著中是有情人的,但在劇中我們沒有保留。因為在現在的時代,朝三暮四的愛太多了,我希望在作品中,表達一種始終如一的愛,能通過故事讓觀眾相信有這樣的愛與幸福存在。這也符合劇集溫暖的底色。”
談駱士賓
北青報:改編對哪些情節或人物進行了顛覆性的調整?
王海鴒:小說中有一個叫駱士賓的,那個人物本來不算好人,到南方賺了點錢,是一個大款一樣的人物,我用這個人物把他改成了一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