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窺豹,說說周家老大老二考上大學是可能的,但不一定是北大哈

首先,周家娃娃們是愛讀書的,遠行前要緊的事兒,把書藏好了。

那年頭,除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很多城裏人拖家帶口下放的,多了。

俺老家隔壁就一戶,城裏(其實就是小鎮街道上吃國家糧的)來的,兩口子沒娃,帶一個老娘。他們是鎮上縫紉社的,隻會做裁縫,農活的不會。生產隊挺好,給他家蓋了三間土牆茅草房。

上麵的栗子,隻能說明下放的,不少,但他們跟犄角旮遝的娃考大學沒啥關係。

同是俺老家犄角旮遝,也下放來一批拖家帶口老牌大學生,這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也不能真讓他們修地球去,他們都被對口的分配當老師,初中高中老師都有。

雖然泥腿子學生們主要學工學農,娃們打小玩泥巴長大,農壓根兒就不用咋學,課堂還是不錯的。恢複高考後那些被召回大學當物理數學教授的老師,教教鄉下毛頭生還不是小菜一碟?其中一位語文老師,後來當了地委書記省委常委啥的。不說名師出高徒,這些學生,隻要向學,怎麽也能學到零星半點。

實際上,俺們公社(這兩集中了多少愛恨情仇的字眼兒,現如今已經廢棄不用)恢複高考真考上一批,當然得承認木有北大清華的。

這不過是鄉下,『人世間】可是省會城市呢,哪怕是光字片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