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筒directube:請不要這樣對待楊德昌的電影

本文內容已被 [ 希影 ] 在 2022-02-05 13:33: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請不要這樣對待楊德昌的電影

 hc 導筒directube 2022-01-25 14:46
Image

 

https://mp.weixin.qq.com/s/winzko2IUrNPv2Jm0wHBKQ

 

近日導筒在後台收到投稿,國內流媒體騰訊上線導演楊德昌長片首作《海灘的一天》時,將原片的166分鍾刪成了53分鍾,整整刪除110分鍾內容,有影迷表示“簡直是將正片刪成了預告片”;另一家流媒體愛奇藝上線版本為159分鍾,也略有刪減,此外上線版本僅呈現出DVD畫質,但在網站內卻標注“藍光1080P”,也讓影迷十分無奈。

 

2017年底,在楊德昌去世10周年之際,台灣索尼音樂出版了藍光版《海灘的一天》,其中收錄花絮為2015金馬影展《海灘的一天》映後談(可在文末查看),張艾嘉、廖慶鬆、杜篤之三位楊德昌導演曾經的合作夥伴一同出席。

 

本片修複版本月已在韓國院線公映,韓國發行公司發布了一係列精美的韓版公映海報。
 

鄰國日本對楊德昌的喜愛和重視,在此前《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接連公映便顯露無疑。

 

明年將是《海灘的一天》公映30周年,中國大陸是否有機會在電影節上進行本片的正式放映尚不可知,但至少這種刪減100多分鍾的荒謬行為應該停止了。

 

賈樟柯曾評價過楊德昌、王家衛以及李安三位導演,說他們代表了三種創作方向: 楊德昌描繪生命經驗,王家衛製造時尚流行,李安生產大眾消費。其中對楊德昌的評價無疑是最高的。
 

拍第一部長片就達到166分鍾,楊德昌要用《海灘的一天》的敘事結構展現自己的電影天賦,從下麵這張台灣影迷整理出的敘事結構分析圖也可以大概看出楊德昌導演的實力和野心。(當然,看了那個53分鍾版本等於沒看)

 

《海灘的一天》(英文:That Day, on the Beach)是一部於1983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楊德昌擔任導演,楊德昌與吳念真擔任編劇,並由張艾嘉、胡茵夢主演,本片為台灣新浪潮電影作品之一。

 

林佳莉(張艾嘉飾)成長於台灣南部傳統小鎮的醫師家庭,她和哥哥林佳森(左鳴翔飾)二人自幼接受精英教育,從名校大學畢業。然而,佳莉不願跟哥哥一樣,被迫放棄戀人譚蔚青(胡因夢飾),而接受父親之命所強加安排的婚姻。她毅然離家北上,和戀人程德偉(毛學維飾)在台北這個急速現代化的城市中結婚定居。

 

然而,70、80年代經濟起飛的台灣,商業競爭驟烈,德偉逐漸卷入那個金錢競逐、應酬酒色的世界,最終迷失了自己。愈益感到孤單空虛的佳莉,一日接到電話告知:德偉已經淹死在海邊。她趕赴海灘邊,麵對那一具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丈夫的屍體。多年後,佳莉重遇外國歸來演出的譚蔚青,兩人在咖啡廳回憶起舊事。

 

台灣影評人何國銘評價本片表示,導演兼編劇的楊德昌借兩個女人(張艾嘉與胡茵夢)的一場對話,交代出30年來台灣社會的整個麵貌,在歐洲片的外觀中流露出中國式的感情,用一種十分精密細致的“織錦式”手法,具體概括了現今台灣中產階級的整個人際關係麵貌,對愛情、婚姻、親情、事業等各方麵都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複雜的結構方法和開放式的結局都是台灣電影前所未有的創舉。
 
本片在攝影、燈光、美術設計等技術方麵皆表現出彩,在亞太電影節中擊敗日本電影《細雪》而獲得最佳攝影獎。此後還獲得1984年休斯頓影展“評審推薦金牌獎”。
 
楊德昌在《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並沒有繼續他如《光陰的故事——指望》中那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反而是以冰冷的視角,將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顛覆掉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遠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實現象的側麵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麵前。
 
影片以影像與心理觀察來回溯台灣30多年來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人際關係,以及中產階級不穩定的婚姻問題。影片情節采用所謂的“迷宮式”結構,故事由許多零星的片斷組成,攝影機則隨著劇中人視點的變換將片斷進行粘合;敘述上則采用了雙重回憶的手法。該片為台灣新電影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力,一度成為評論的熱點。
 
張艾嘉在片中扮演女主角林佳莉,從10來歲的純情少女,演到30多歲曾經滄海的少婦,她把角色的情感跌宕、精神裂變、多樣心理和外貌變化,體現得淋漓盡致。影片單從藝術角度而言是成功的,二十多年以來一直都被奉為台灣新電影時期最為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據台灣媒體報道,本片當年投報法國戛納電影節,雖未入圍決選單元,但影展主席吉爾·傑克表示對此片印像很好,但有些不合適的因素導致影片被排斥在外。第一是因為影片二小時零四十五分鍾的長度,不易排片。其二是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其三是電影節在1975年將技術大獎給予《俠女》後便再未接觸過華語片,評審委員們居然都不知道自己的觀感是否正確,徘徊摸棱兩可之間,最後便荒謬地將這個入圍的名額讓給了另外的一部韓國電影。
 
不過本片還是於1983年獲得第二十八屆亞太影展表彰。第一次擔任攝影執導的杜可風獲得了最佳攝影大獎,這不由得讓苦心戚戚的楊德昌長舒了一口悶氣,因為在影片拍攝之初,幾乎所有人都在懷疑楊德昌的選擇,畢竟杜可風在影壇尚屬無名之輩,以前也從沒有過掌鏡的經驗,但事實卻推翻了包括評論界在內的一切懷疑,杜可風的天才之路也就此開始。
 
1983年的《海灘的一天》是台灣新電影的排頭高浪,它擁有著夢幻般的陣容。除了新電影推動者和主力幹將特別出演外,影片也有後來日漸成名的杜可風等幕後班底。主演是兩位具有特殊意義的台灣女星,一個是張艾嘉,她四棲發展,活躍在諸多領域,一直紅到現在;一個是胡因夢,她從影17年,在回憶錄裏,她形容自己演出的幾十部電影是“哭笑不得”,稱得上佳作的隻有《海灘的一天》。
 
在沒有太多經驗的前提下,楊德昌一口氣拍出了三小時長的《海灘的一天》。借助兩個女人的講述,影片用意識流的方式呈現了多組時空,結局則是開放的,這在當時前所未有,當時的台灣也無法消化。楊德昌毫不示弱地展示他的野心,在這種野心的背後,他們這群人正處於成長蛻變期。
 
1983年到1985年,這也是台灣新電影的黃金時代,楊德昌和他的朋友們互相支持對方的電影。
 
如果你還在,將有多少人在這些光影裏看見自己的成長?我的第一步是《海灘的一天》,也許,有人的第一步是《追風》。如果你還在。
——林奕華

 

“Dreams of love and hope shall never die.”是楊德昌的墓誌銘,這位華語電影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師級導演,在生命的終點終於與人世和解,留下了這句“愛和希望的夢想永遠不會消亡”。
 
點擊原文鏈接查看
2015金馬影展,楊德昌《海灘的一天》映後座談
張艾嘉、廖慶鬆、杜篤之出席,聞天祥主持
 
跟隨楊德昌和《一一》穿越時空
楊德昌逝世14周年:電影創作是對「新」與「變」的不斷追索

 

所有跟帖: 

在哪裏可以看到完整電影? -crabtree12- 給 crabtree1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5/2022 postreply 13:36: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