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顧一野圈粉。
本身這個人物極具人格魅力,再加上肖戰的顏和表演,一切都不用多說了。劇中另外一個喜歡的人物是顧的父親,非常睿智,雖然鏡頭隻有幾個。
看頭幾集感覺是一個搞笑劇,讓兩個新兵挽救一場戰爭,所以想過棄劇。後來搞笑的成分沒有了,漸入佳境。Bug還是有的,但不失為一部好劇,尤其是對顧一野這個人物的塑造
看到網上一篇分析,不知道是不是導演真正的意圖,但是邏輯上完全說得通,解釋了為什麽開頭搞笑。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mGq4rAG4xJdZuGDUzAX4uA
全文也貼下來。
隻有看懂了“李雲龍”,你才能看懂這支《王牌部隊》
“現實題材軍旅大劇《王牌部隊》通過四十年的時代跨度,描述了一支王牌軍隊的成長曆程,見證國之重器的蛻變之路,濃墨重彩描繪軍事國防的希望與未來,為強軍變革的大背景下,一曲我軍新時期軍魂的激情讚歌”
這是電視劇《王牌部隊》官宣時的定調,許多觀眾也正是被四十年軍改這個點所吸引看了這部劇,然而很多觀眾看完表示貨不對板啊?四十年波瀾壯闊的強軍變革在哪呢?怎麽改革的?顧一野和高粱步步高升就是改革?改革的是誰?被改革的是誰?改革過程呢?改革結果呢?
而認認真真刷完全劇並且興奮開啟二刷的我在此要大聲告訴所有觀眾,改革者在、被改革者在、過程在、結果也在,隻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審查原因(不能過度展現軍人和將領負麵形象),所以整個改革的進程編劇是以暗線的形式,偷偷地,但同時也是在觀眾眼皮子底下進行的。
隻要稍微花一點心思去品一品,你會發現,軍改相關樣樣周全,一點也沒缺,而且因為是主線做成暗線的緣故,整部劇變得特別好品精彩至極。
如果你感覺懵逼,那就不妨先看看大結局,這部劇的結局是:顧一野成為集團軍參謀(掌握核心權利),鄭源退休、陳大山轉業、高粱退居特種學院(帶兵但無指揮權)、高粱下屬薑衛星牛滿倉轉業,這場變革最終以顧一野的上位和整個鄭源派係被徹底清除出了核心權利層結束。
是的,第一和最後一場演習是全劇最重要的兩場演習,幾乎交待了一切。我們從第一場演習說起:
第一場演習也是鄭源唯一一場作為指揮者的演習,那麽這場演習反映出的鄭源作為指揮者的能力如何呢?他打法陳舊從一開始就被對手B軍完全猜了個透,B軍上來就出手扼住了鄭源的喉嚨-樟木火車站,可以說除了讓秦漢勇搞了個“斬首行動”(典型的特種兵打法,和後麵高粱同樣的特種兵打法有呼應),他甚至沒有第二套預案。
所以,“兩個新兵決定一場演習的結果”這個近乎兒戲的設定,並不像很多觀眾理解和吐槽的那樣是為了給兩個男主加光環,這個設定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暗示鄭源的過時。
然而由於這條是暗線,而且由於鄭源的扮演者李幼斌老師剛出場時還帶著深入人心的“李雲龍buff”(看起來就很會打仗的樣子),所以“鄭源不行”這個編劇在開頭近乎明顯暗示的點被大多數觀眾忽略了。忽略了這一點,全劇就看歪了。
而第一場演習除了暴露了鄭源陳舊打法的問題,演習後續的一係列處理也暴露了鄭源在選人、用人、禦人上的一係列不僅僅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和立身問題了。
首先是在演習聊天時提到的上次比武比賽的嘉獎沒有給最厲害的夏林而是給了受傷的士兵,“以體現對精氣神的讚許”;
其次是鄭源在知道了夏林在演習中打出的信號彈是啞彈是冒領軍功以後,依然“算了一筆糊塗賬”,給夏林保留了軍功並說“算是彌補上次比武比賽的虧欠”。
而這個行為就非常值得拿出來分析一下了,因為它不但大棒+甜棗的安撫了夏林,收服了夏林的心,更重要的是,鄭源瞞住了夏林沒有立功的事實,就是瞞住了A軍在演習中一無是處靠兩個新兵翻盤的事實,就是瞞住了他的潰敗和無能。
所以,在鄭源這裏從來沒有“理”與“智”,隻有“權”與“術”。
而高粱初遇鄭源被賞識的環節同樣耐人尋味,當高粱講到其實是他們放信號彈、炸鐵軌推動演習勝利的時候,鄭源對於這個真相是無動於衷的,反倒是是高粱剖白自己是孤兒怕孤單渴望歸屬,一個沒家的人嚐過了有家的滋味後離不開部隊了,以後願意為部隊拚命時,鄭源露出了激賞的表情。
是的,鄭源的用人標準始終就是要離不開他、忠誠於他、願意為他拚命的人,正如他嫡係中的嫡係陳大山在頂鍋離開前向鄭源剖白的“你對我好,我願意為你拚命”。此刻的高粱讓鄭源看到了又一個陳大山。
事實上,在裝備補給樣樣落後,依靠拚人頭、拚命、依靠精氣神的年代,鄭源的用人標準其實並沒有錯。絕對忠誠+願意拚命曾經確實是我們部隊戰鬥力的核心,我們也確實曾靠這些創造過奇跡,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打敗了裝備補給都遠勝我們的強大對手。
然而戰爭不能一直這樣打,越來越先進的武器和技術已非人力可抗,所以始終抱持著“我要改變這個軍隊,讓它變得更機智、更強大”理想的顧一野們,成為了時代選中的人,他們終將逆流而上取代鄭源為代表的舊勢力,帶著部隊大踏步前行。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鄭源在主線故事上的第二次出場,第二次出場的鄭源還是作為指揮者出現的,隻是這一次不是演習,而是鮮血淋漓的實戰。
而編劇對這場實戰的處理目前貌似還沒人注意,但我個人已經將其列為國產劇史上最神的一筆,沒有之一。因為他把演習和實戰一一對應起來了。
一是鄭源或者說A軍的打法比之三十年前毫無進步,依然依靠窮(火力少於對手)則穿插、富則炸平的單一套路,陳舊打法這一點和演習時對應。
二是打仗依然主要來依靠血肉之軀來拚,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後,動輒被敵軍炸瞎了“眼睛”(切斷通訊),導致穿插的部隊得不到炮火支援近乎無謂的犧牲在了戰場上。而時不常就中斷的通訊這一點,和演習時“啞了”的信號彈對應。
三是在這場局部戰爭最終是依靠江南征一個小姑娘接上了信號逆轉了戰場,這一點和演習時依靠兩個新兵蛋子翻盤對應,同樣的兒戲的設定、同樣的春秋筆法。
是的,A軍的問題在演習中被輕輕揭過的後果就是:在實戰中統統再犯並且付出了無比慘烈的代價。
在這裏編劇也借夏林的口發出了了血淚交融的控訴“有沒有,有沒有炸不壞的無線電!(我們需要改變老打法,做科技化信息化改革)”。
戰爭最終奪去了顧一野近一百個戰友年輕的生命,帶走了他如父如兄的老班長,埋葬了他的青春、他的愛情、他世俗意義的一生幸福(娶個相愛的姑娘,生個自己的孩子)。
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顧一野的人生,更徹底顛覆了顧一野對鄭源的看法,從老首長變成了必須移走的陳腐大山,從尊重到鄙視怨恨。所以當鄭源帶著好酒好肉來慰勞戰場歸來的九連戰士的時候,顧一野當著鄭源的麵把一杯酒倒在了地上敬給了犧牲的戰友並獨自離席。
這種行為不吝於把酒潑在了官大他N級鄭源的臉上。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顧一野和鄭源徹底劃清了界限,開啟了他獨自尋求變革的孤勇之路。
而這劇之所以好看,之所以會衍生出讓人著迷的“牌學”(王牌部隊劇情研究學),就在於劇中無處不在的呼應,你一旦察覺到了一個點(比如鄭源是改革阻力,代表軍中守舊勢力),你就會發現無數個呼應點串聯起來,而顧一野對鄭源態度轉變這個點也是一樣。
除了倒酒這裏有體現,當海灣戰爭美軍的高科技打法給了全體中國軍人當頭一棒時,當同樣沒有幹什麽的鄭源在總結分析會上大發雷霆拍著桌子大罵下屬“看看人家在幹什麽!你們在幹什麽!”時,所有人都忐忑轉頭看向鄭源,隻有顧一野依然靜靜目視前方,不屑一顧。
而顧一野從最初向鄭源申請去老虎連,到後麵掌控夜老虎連並發出“猛獸獨行”的點題感歎,除了體現顧一野的個人成長,也反映著他對鄭源係從“成為一員”到“割席”的轉變。
他在選擇“成為代價”準備犧牲自己,因此決定和江南征分手時看似胡謅其實下意識說出的那句“你爸是師長,我受不了”,也隱喻著顧一野和鄭源已經實質對立。
“敵我”分明之後,站在顧一野鄭源“交鋒”的立場再來看一些劇情,就更加有意思了。
最慘烈的交鋒:“顧一野轉業”事件。在顧一野的改革進程中,被鄭源官壓幾級的他始終是被動的,所以顧一野步履維艱,大多時候隻能徐徐圖之。他一方麵通過不斷磨礪自身近乎殘忍的剪除身上所有弱點,成長為部隊裏雖不被待見但不可或缺的人;另一方麵不斷研究和實踐戰法、為部隊挑選培養人才、用現代化戰爭打法練兵,通過這些來慢慢扭轉部隊的打法和作風。
而轉業事件,是顧一野第一次亮劍,也是他最鋒利、最慘烈的一次亮劍,因為他的劍身,就是他自己。
他之所以不再徐徐圖之,是因為他發現,他苦心經營的戰法、他千挑萬選的人才,一個混子關係戶就可以瞬間毀之於一旦。
所以顧一野把愛將的骨頭渣子甩在了陳大山(鄭源嫡係中的嫡係)的麵前,向鄭源正式宣戰。
寫到這裏估計很有多觀眾會問:你這分析是不是有點走火入魔了?這樣太惡意揣測鄭源了吧?顧一野轉業這裏錯的明明是陳大山,鄭源最後不是還處分了陳大山讓他轉業了。
這裏就建議大家打開35集12分並注意陳大山委委屈屈說出的這句台詞:“顧一野的轉業申請是一級一級報上去的”,編劇設置的這句台詞分明的告訴了鄭源也告訴了我們觀眾一件事:顧一野的轉業申請是鄭源批的,他的離開是鄭源默許的。
那鄭源當時為什麽製止不憤怒,此刻卻變臉了呢?因為此刻發生了“南聯盟使館被炸”的悲劇,整個中國軍隊籠罩在陰影中,戰爭隨時爆發。而顧一野作為““全師對現代化戰爭研究最深入的營長(鄭源親口所說,見35集18分40秒)”勢必會被很多人想起來。在更高級別領導想起來顧一野之前召回他,“揮淚斬大山”,是鄭源不得已的自我保護。
這也是顧一野作為區區一個營長,敢以身為劍單挑軍長,甚至不惜以他視為命的軍裝為賭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已經成長為了軍隊不可或缺的人,不是大使館事件也總有其他機會他會被想起來,隻是這個機會還要等多久他也並不篤定。所以失去軍裝那一刻,也成了顧一野在老班長犧牲之外最失態、最痛苦的一刻。
最後的最後,我們來看看顧一野和鄭源的最終交鋒:湛藍行動。這是全劇最後,也是最大陣仗、最高級別的一次演習,此時的顧一野羽翼已豐,此時的鄭源,則已經近乎癲狂。
所以鄭源在退出權利中心前,必須給高粱最後一次強有力的助推完成權利的交接。於是有了這場史上最精彩也是最奇葩的演習。
讓我們看看鄭源在這場演習中做了什麽吧,首先是以鍛煉年輕一代的名義是越級把兩軍指揮權同時也是掙軍功的機會給了顧一野和高粱,實質就是把機會給高粱。而高粱抓住這個機會的前提是贏下演習。所以對鄭源而言,這是一次(高粱)不能輸的演習。
包括顧一野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有了孟副司令(鄭源平級,外來觀戰)在顧一野行將取得勝利時環顧全場疑惑萬分的問出那句“怎麽?好像你們都不太想看到這個結果?”
所以,在這場演習中被顧一野四麵圍堵逼入絕境的表麵看是高粱,實際上是鄭源。
當顧一野切斷補給、截獲外部通訊、打掉高粱主要火力點,在實質上已經控製住了這座島時,鄭源說:不算贏!並和高粱一唱一和的把島上的觀察組轉為人質,把顧一野的任務從成功上島,加碼為成功上島+解救人質。
反觀顧一野方不過損失了區區一座戰艦,指揮部和三分之二的戰鬥力還在,鄭源卻馬上給導演組打電話問:“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麽?“”
而當最後顧一野利用反戰俘手段+心理戰+精湛的表演從俘虜口中套出地下堡壘位置,最終成功解救人質並且把島上兵力清除得隻剩三五個人,鄭源依然咬死不算結束,嚴肅的兩軍交戰最終被逼得轉化為顧一野高粱兩個主帥互毆定勝負的鬧劇。
這場荒謬的架打到一半,觀察組其他成員都覺得差不多得了別鬧了準備拉架時,鄭源依然堅定的說“演習沒結束”,也是在那一刹那,顧一野卸力了,他選擇配合表演,同時也是選擇讓演習以最荒謬的結果結束,讓鄭源的問題以最肆無忌憚也最觸目驚心的姿態暴露在關注這場演習的更高級別的領導麵前。
而這裏依然附送各位一個彩蛋:送江南征(高粱的愛人、鄭源的女兒)上島,表麵上是顧一野針對高粱的心理戰,實際上也是顧一野擊垮鄭源的關鍵一步棋,因為顧一野太了解江南征“是一個無法拒絕自己的感情的人”(顧一野原話),所以,江南征一旦上島,最終是一定會和高粱上演一番“孤島生死情”的。
而高粱和江南征最後那個略嫌油膩的擁吻,不僅讓他們情侶關係暴露於天下,同時也讓高粱和鄭源的準翁婿關係暴露在所有人麵前。讓鄭源任人唯親的本質暴露在所有人麵前。
而這裏就非常歡迎各位去39集品品孟副司令(鄭源平級領導、外來觀戰)看到那個擁吻後從錯愕到意味深長的表情,以及和其他人明顯不在一個節奏的鼓掌。
怎麽樣,有沒有很震驚?有沒有很顛覆?相信我,去二刷/一刷吧,你隻會覺得更加震驚和顛覆,因為我這洋洋五千字的“牌學”,不過是二刷剛開始一集感受到的,相信劇中還有更多超乎想象的埋線、伏筆和呼應,等待你我去發現。
更多“牌學”,也可能是“野學”,且聽下回分解。
ps:而其實一切的一切,編劇早就在名字裏就告訴你們了:
顧一野:孤身一人野蠻生長的革新者
鄭源:正本清源,一切積弊的源頭,改革路上真正的阻力,隱形的大山。
陳大山:顧一野改革路上表麵的、實體化的大山
秦漢勇:空有悍勇沒有腦子也不懂鑽營,雖然在鄭源麾下但遊離在所有派係之外。
高粱:一株被鄭源悉心栽培的的農作物,而高粱米這種農作物確實曾一度是落後年代的主食,大米栽種技術和產量提升後被淘汰取代。
陸平凡:一身本領卻注定平凡、注定失敗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