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票叔的龍門陣#
很多人在驚異為啥明星一部戲能有那麽高的片酬,這麽高的片酬,就算別的地方不花錢,最後能回本麽?
其實對於前幾年平台燒錢擴張時期,明星與流量的電視劇,不存在回不回本這個說法,因為有平台兜底,隻要刷點數據就完事了,頂流的電視劇,一集報價2000萬平台都要,所以你們看到了一堆注水到不能再注水的豬肉,片酬就是這麽被平台炒上來的。
沒有互聯網加入以前,雖然也有電視台兜底,但電視台實際也得看效益,也得看廣告收入,所以還能算是一筆買賣,價值多少還是看能創造多少價值。
就像十年前,當時的電視劇一線,是孫紅雷李幼斌等演技大咖,片酬雖然也很高,一集就要幾十萬(劇本集數),一部下來也有上千萬,但人家值啊,演的劇收視率高,廣告賣的也好,最後電視台還是賺的。
以前電視台雖然也有收視率造假,但火不火大家還是能感受到的,廣告商們也不傻,所以整體還算比較克製。
但是互聯網加入後,就完全變了,互聯網崛起的時代,他們眼裏隻有流量,隻有數據,所有行業被他們進入後都遭到了破壞,電視台們還需要考慮收益,平台們不需要,平台背靠的可是最有錢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壓根看不上這點收益,他們隻想要靠這個講故事,然後拿故事去忽悠更多的錢,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所以在平台眼裏,口碑不重要,質量不重要,數據最重要,因此最能刷數據的流量,就這樣順應時代,被平台推向了前台。
這有兩個數據,各位可以比較一下,在沒有互聯網以前,全國電視台的購買預算,剛剛好破一百億,再多就會影響到電視台效益了。而優愛騰三家,在燒錢期每年每家的投入都高達200-300億,各位想想這是什麽概念,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健康成長起來的市場,這是被平台砸錢吹出來的泡沫。
所以那幾年真的是流量們的盛宴,以往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哪怕是最沒技術含量的偶像劇,他們其實都很難拿到,翻看互聯網時代以前的劇單,我們可以發現,大熱的正劇被演技派們牢牢把持,被嘲諷沒演技的偶像們,也都是楊冪胡歌等實績大佬。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變了,有著最能刷數據的粉絲,流量明星們紛紛上位,擠走了有實力的前輩,開啟了人人都在看網劇的百億時代,這個時代粉絲在吹逼,流量在躺贏,資本在歡呼。
至於作品是什麽,已經沒有人關心了。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還好電影需要人人買票。